發布時間:2023-10-11 17:26:2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健康管理相關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健康體檢 脂肪肝 知識調查 健康護理 對策
中國分類號:R163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384-02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隨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飲食結構改變,人群脂肪肝的發病逐步提高,流行趨勢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本文通過對502名健康體檢人群進行脂肪肝相關知識的調查,了解疾病認知情況及需求,以便針對性的指導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502名2008年以來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人群,其中男性281人、女性221人。按職業分類教師89人,醫務人員92人,公務員47人,個體從業人員74人,企業員工68人,司機72人,其他人員60人。
1.2 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脂肪肝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健康保健需求、期望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等內容。調查方法為體檢對象領取體檢表時一并發放調查表,進行相關知識調查,調查問卷全部收回。
2 結果
2.1 體檢人群不同職業脂肪肝患病及構成。調查發現502名調查對象脂肪肝患病率為10.76%,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為司機為19.44%,最低位醫務人員為6.52%。具體見下表1。
2.2 體檢人群脂肪肝生活因素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在脂肪肝高危生活因素中,長期吸煙病例最高占26.73%,睡眠不足最低占3.30%,具體結果見下表2。
2.3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的認知調查。調查人群中對脂肪肝并發癥知識不了解的最多,占35.52%;對脂肪肝預防知識知道的最多,占33.33%。具體結果見表3。
2.4 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調查。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排序,由高到低為預防措施、生活注意事項、疾病臨床表現、發病誘因、并發癥及治療措施。具體見下表4。
2.5 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獲取方式。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最希望獲得的方式為定期接受健康體檢早期發現,其次為開展健康大課堂進行講解。具體調查結果見下表5。
3討論
3.1 脂肪肝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肝細胞脂肪沉積過多的臨床病例綜合癥。脂肪肝多發生于肥胖、過量飲酒、少動、慢性肝炎患者及中老年內分泌患者,過量飲酒、肥胖、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合理等是主要病因。體檢發現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為10.76%,并因疾病本身的慢性遷延狀態,流行趨勢日趨嚴重,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問題。
3.2 調查發現不良生活方式是影響脂肪肝疾病流行的重要影響因素,調查人群中不良生活因素前三位的依次為吸煙、應酬多和長期靜坐活動少。
3.3 脂肪肝作為一個流行趨勢日益突出、嚴重影響健康的疾病,人群對該疾病的相關發病、健康危害和預防知識普遍缺乏,是造成疾病迅速蔓延、控制不力的因素之一,反映出人群對疾病相關知識需求量大。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排序,由高到低為預防措施、生活注意事項、疾病臨床表現、發病誘因、并發癥及治療措施。
3.4 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最希望獲得的方式為定期接受健康體檢早期發現,其次為開展健康大課堂進行講解。因此開展人群定期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是早期發現并及時控制疾病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非常重要;開展大規模廣泛的健康教育大課堂,宣傳普及脂肪肝疾病及防治知識,是提高人群疾病認識,動員和教育廣大群眾共同防控這一流行趨勢日益嚴重疾病的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預防控制手段。
參考文獻
[1]陸維,陸新安,華嘉臨 1317例脂肪肝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對策[J] 江蘇預防醫學 2005年03期
[2]葛輝,梁銀杏,曾亞輝,湯潔如 廣州市企事業單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探討[J] 熱帶醫學雜志 2006年08期
療養院接納的對象可分為三類群體:疾病患者、健康人群和亞健康群體。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已占總人數的7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一龐大人群,潛在著發生各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是許多疾病的高發群體,如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與平時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如若在這個健康和疾病轉化過程前的階段,進行充分地、有針對性地保健和康復干預,從醫學角度實施全面綜合管理,有效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科學管理,已經是當今每一個人追求生命質量的迫切需求。療養院應該成為健康管理的專業機構,療養過程即是實施健康管理的過程。要在充分利用療養資源和療養康復手段,對療養員的飲食、起居、運動、行為等生活方式和習慣,進行合理化引導,對療養員患有的慢性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給予全面地干預,從而使療養員在身體、精神、生活、社交等方面,都能達到和自然社會、人文社會相適應的完美狀態。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變以往的被動型療養保健為積極主動型健康維護,通過健康管理,實現健康促進的目標。
療養全程健康管理的內容及方法
我們結合療養院工作特點,共分三個階段,12項管理程序。
入院時:首先是采集健康信息、進行健康體檢和建立健康檔案。①采集健康信息,是實行健康管理的前提。采集范圍包括身體的生理指標情況、心理健康情況、不良生活習慣、亞健康情況和性格類型五個方面。在身體健康采集中,不僅要了解本人的體質和功能活動,還要特別注意了解其過去史、疾病史、家族史及遺傳史;在了解不良生活習慣中,我們列舉了20多種常見不良生活習慣,供療養員對照;在了解性格類型方面,我們根據可能成為致病因素,導致身心疾病的有明顯性格特征這一特點,注意篩選高血壓性格、冠心病性格、癌癥性格、消化道潰瘍性格等主要疾病性格,從而指導療養員適當改變消極有害的性格類型,培養健全積極的性格類型,以防致病。②進行健康體檢,是建立健康、康復療養檔案的依據,我們根據療養員的不同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編制出不同的體檢組合套餐,醫師可以針對個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加減組合。③建立健康或康復療養檔案,應結合采集的信息和體檢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后,書寫出能充分體現個性化的療養檔案記錄,擬定健康、康復療養方案。
療養期:主要是實施健康方案、監測健康指標、開展健康教育與咨詢、進行心理疏導調節、評定健康等級、預測健康走向、監督自我健康管理等,重點是評定健康等級和預測健康走向。①健康、康復方案的實施:醫師應首先將擬訂的療養方案、計劃告知療養員本人,以取得認同與配合。醫師還可以根據進展和實際效果,隨時進行修訂、調整和補充。②監測健康指標:根據療養員健康狀況,對必要的客觀檢查項目進行復查,為下一步的療養康復措施提供依據,以使療養方案、計劃更為合理,更有針對性。③健康教育與咨詢: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一種干預,通過教育和咨詢,能為療養員提供維護健康所必需的知識、技術與服務,并不是只停留在單項傳播衛生知識上 ,而是強調互動,反饋信息和效果,起到健康干預的作用。④心理疏導調節:在療養過程中,通過心理測試、咨詢、溝通,以消除緊張情緒,排解心理壓力,緩解身心疲勞。⑤評定健康等級并預測健康走向:對健康等級的評定,我們依據總后衛生部制定的標準,進行“健康”或“基本健康”評定。對不健康者,則先在做出相應的疾病診斷,了解掌握病情進展的基礎上,研判疾病演變趨勢,預測健康走向。我們面對的療養員中,多數為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要特別注意對亞健康人群的健康走向的預測,因為亞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隨時可以向健康和疾病兩個方面轉化。所以要抓住這個重點,讓療養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健康標準,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生命健康,即時干預導致亞健康的原因,使亞健康狀態不斷向健康方向轉化。⑥監督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管理,是個人為維持生命健康和康樂,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而自己采取的健康活動,以及改進個人生活環境和維持個人心態平和而采取的一切行為措施。我們療養院所進行的健康管理,是一種被動式管理,最終還要靠自己主動去完成,這才是實現個人身心健康的根本所在。因為只有使療養員學會和掌握科學的管理自身健康的方法,才有能力在面對各種影響健康因素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出院時:療養結束時,我們為每1位療養員提供1套《健康管理指南》手冊,手冊中記錄了療養期間身體檢查、測試結果,明確健康評定,并對其離院后應如何飲食、飲水、睡眠、運動、情緒、性格、生活習慣及監測各項身體指標等,都一一作了具體詳細的指導。同時還根據療養員個體的健康狀況,對如何實施健康管理,影響到健康走向的趨勢預測,也作了分析記載。使我們對療養員在院療養全程中的健康管理,得到了出院后的延續。
做好健康管理組注意的幾個環節
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是預防出生缺陷的關鍵環節,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舉措,是出生缺陷一級預防中的重要手段,提高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已成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重要工作,根據國家項目要求進行了相關實踐,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方便目標家庭且適應市鄉兩級技術服務機構高效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模式,嚴把流程中各環節質量關,逐步規范,初步形成了分工科學、操作簡便、易于協作、便于管理,工作人員認可、服務對象滿意的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新模式,收到較好效果,以“二、三、四、五策略”抓好環節質控,切實保障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質量。
兩個把關
檔案質控“把關”:通過接診醫師行體格檢查、輔助檢查、檔案填寫完成后,由專職人員對檔案完成情況進行把關,實施專項質量控制,對填寫不規范、評估不科學等問題進行質控整改,對合格檔案送檔案管理人員再次審核后再行上傳。
檢驗質量“把關”:優生項目健康檢查中大部分內容為實驗室檢查,為確保檢驗結果精確,狠抓檢驗室質量控制工作,對標本及試劑的存放嚴格溫控。對大型設備,按照一周一開機,一月一定標,開機必質控,質控必繪圖的檢驗工作原則,檢驗員定期繪制質控圖,監控檢驗域值區間,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無偏差,嚴格工作流程,定期設備維護,嚴格掌握各項質控指標,確保檢驗數據真實可靠,每年國家室間質控抽檢均達標。
三個到戶
宣傳培訓是先導,派出專業骨干逐級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培訓,充分利用人口學校由宣教技師對育齡家庭進行培訓,在農村開展各類活動中發放優生優育宣傳教育資料,營造良好宣傳氛圍,為將項目工作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做到“三個入戶”,即宣傳到戶,將國家的好政策宣傳到每一個目標家庭;通知到戶,將活動的詳細內容目的、方法等面對面認真說給群眾聽;隨訪到戶,對參與者做好信息跟蹤調查,提高自愿參與意識和體檢參與率。
四個結合
健康檢查是項目工作的核心內容,從接診、檢查等各流程必須嚴謹規范,讓育齡群眾從服務中感受到國策的關愛。在健康檢查中主要實施了“四個結合”即:門診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定點服務與巡回服務結合,分類檢查與集中檢查相結合,便民利民與高效惠民相結合。針對我市區域廣,人員居住分散,群眾進城難的實際情況,提前將體檢內容及注意事項告知檢查家庭,做好知情及體檢準備,醫療技術人員組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流動服務隊,攜帶設備在偏遠鄉場進行便民服務,為確保服務質量,每到一個地區定點服務一天,對B超、婦檢、尿檢等現場即可進行檢查的項目進行分類予以認真檢查,對于上機操作的送檢標本固定容器穩定保存定時帶回進行集中檢查,對檢查結果由專業人員進行電話告知,宣傳員送達。對于到門診固定服務點檢查的群眾,設立綠色通道,開辟專門的接診室,工作人員系統服務,宣傳告知查訊網址,群眾通過上網即可查詢優生知識和體檢報告是否完成。在高危篩查評估中,從客觀、科學的角度對存在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受檢人群的多樣性,對高危因素進行逐一分析,科學評估,對每個家庭都做到面對面優生指導,從精神、飲食、健康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對初篩異常的患者建議進一步確診,對實質性疾病患者建議轉診,對一般生殖道疾病者即時治療,對存在的顯性風險及時進行干預指導、健康咨詢,給受檢家庭一個科學滿意的答復,使每個待孕家庭科學做好孕前準備。
五個確認
對待各參檢家庭跟蹤隨訪是檢驗項目成效的關鍵,因此,做到“五個確認”即:確認早孕,確認孕期平穩,確認出生健康,確認科學喂養,確認產后避孕。通過公布優生咨詢電話和發揮基層宣傳員哨點作用,認真完成受檢者的跟蹤隨訪。出現停經及早孕反應的及時進行早孕確認,并告知服葉酸至孕3個月,健康教育預防早孕流產;對在孕家庭告知到固定醫療機構定期孕產期檢查,確保孕期順利;出生家庭及時上門確認新生兒健康狀況,并指導科學喂養,灌輸早教理念;科學指導產后避孕節育,預防意外妊娠。通過以上各環節的工作,做到環環相扣,通過主動服務讓群眾滿意。
抓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質控工作的基礎
規范現場服務流程: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務機構結合實際,以滿足技術流程、方便群眾為原則,科學劃分服務區域,規范現場服務流程;按照優生咨詢-病史采集-宣傳教育-體格檢查-檢驗化驗-影像檢查等流程,參檢夫婦有序參加,充分體現優質服務和人文關懷。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技術服務規范》(試行),結合實際,制定《孕前優生健康重點環節質量管理手冊》,加強實驗室管理、風險評估管理、高風險人群咨詢指導、早孕追蹤隨訪、超聲檢查管理、妊娠結局隨訪服務、醫療廢物處置等多方面的規范管理。
【關鍵詞】父母養育方式;高職生;心理健康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家庭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受到持續關注,并且逐漸由中小學階段延伸到大學階段。本文探討了父母養育方式與高職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選擇某高職院校446名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12人,女生234人;城市戶口68人,縣城33人,農村345人;獨生子女203人,非獨生子女243人。
1.2 調查工具
父母養育方式評定量表(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1993年由岳冬梅等修訂的中文版,共66個項目,父親養育方式包括6個因子: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分保護;母親養育方式包括5個因子:溫暖理解、過分干涉和過分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
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9個癥狀因子,采用1~5分5級記分。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和相關分析。
2.結果
2.1 男女學生的父母養育方式比較
男生和女生在父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母親拒絕否認因子上無顯著差異。父親對男孩的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與女孩比較有顯著差異;母親對男孩的過分干涉、保護、懲罰嚴厲與女孩比較有顯著差異。
表1 男女學生的父母養育方式比較
注:p<0.05,p<0.01,下同
2.2 SCL-90低分組和高分組的EMBU各因子比較
以SCL-90的總分均值1.9為界將學生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低分組和高分組在父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因子上無顯著差異。父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母親過分干涉、保護、懲罰嚴厲在低分組和高分組之間有顯著差異。
表2 SCL-90低分組和高分組的EMBU各因子比較
2.3 SCL-90總分與EMBU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與SCL-90總分負相關;父親拒絕否認、過度保護與SCL-90總分正相關。表示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父親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母親各因子與子女心理健康相關性不顯著(見表3)。
表3 SCL-90總分與EMBU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3.討論
許多研究已證明父母養育方式與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關。良好的父母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可促進人格正常發育,而長期不當的父母養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影響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中,測試被試的父母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大多是小學、初中的文化水平。而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更易對子女采取過度保護、干涉、懲罰或是嚴厲等消極的教養方式。不健康的教養方式很容易使子女產生異常心理。這同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研究顯示男女學生在父母情感溫暖理解方面無差別,說明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溫暖理解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均是同等的,這與以往的一些研究報告類似。在男女生的比較中發現,父母親懲罰嚴厲、過分干涉、保護,父親拒絕否認對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更大。有研究發現,男生比女生更自律謹嚴有恒,有較強的適應成長能力,說明男生的獨立意識更強,更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因此,因此父母親的過分干涉、過度保護更易使青少年形成敏感、多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親情感溫暖與子女心理健康正相關,父親拒絕否認、過度保護與心理健康負相關。母親的因素明顯少于父親,母親的因素與心理健康相關不顯著,這也與以往的一些研究報告類似。近年來父親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父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有研究發現,父親對兒童性別角色、人格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認知發展都有重要影響。Wallerstein指出,對于男孩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父親影響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強。
4.結語
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父母給子女一個情感溫暖、理解的環境,施予理智的愛,子女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越小,而對子女采取不當的教養方式和表達負性情感越多,越會增大子女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可能性。因此,做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應積極改進教養方式,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曹書麗.家庭教養方式與中學生心理發展狀況相關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11(2).
2010年中國殘聯向各地殘聯下發《關于使用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的通知》,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推算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02萬人。如此龐大的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特殊兒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妨礙了他們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學習和適應社會,其身心發展會產生較多的問題,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比普通兒童要嚴重得多。那么,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盡管近年來眾多學者對殘疾人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做出了研究,但是縱觀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的科學性有待提高,所采用的診斷工具多為SCL-90量表、EPQ個性問卷等,這些問卷的施測對象多為成年人,直接用在尚未成年的特殊學生身上有些欠妥;二是在特殊兒童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著家庭、學校、社會各自為政的現象。因此,通過了解社會支持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為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及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提供理論參考。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選取了重慶市九所特殊教育學校的5-9年級學生作為被試。一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09份。其中聾啞兒童117名,盲童62名,輕度智障兒童30名,男生106人,女生103人。
2. 研究工具?!缎睦斫】翟\斷測驗(MHT)》由我國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修訂成為適用于我國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診斷的標準化量表。全量表由學習焦慮(A)、對人焦慮(B)、孤獨傾向(C)、自責傾向(D)、過敏傾向(E)、身體癥狀(F)、恐怖傾向(G)、沖動傾向(H)、說謊量表構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是由肖水源于1993年編制的。由10個條目組成,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三個維度。為適合特殊兒童的特點,對量表中部分項目進行了修改。如,把“夫妻”或“配偶”改為父母中的一方,把“同事”改為“同學”,把“工作單位”改為“學?!钡?。
3. 數據處理。對特殊兒童統一指導語,分別進行團體測試。考慮到聽力殘疾學生可能存在理解力不足的問題,施測過程中由一位手語老師,以手勢語幫助學生理解試題。在調查視力殘疾學生時,由普通話標準的老師宣讀問卷,學生將答案填在事先準備好的盲文答卷上,測試完成以后再由盲校老師將盲生回答情況轉換到正常的回答用紙上。
回收量表后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
1.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表1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從表 1 中可以看出,特殊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76%。各種心理問題檢出率從高到底依次為: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孤獨傾向、自責傾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
2.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分別以心理健康診斷量表總分及各維度與社會支持各維度與總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矩陣
注:* p
表2的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與特殊兒童心理健康得分總體上呈顯著負相關,即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多元回歸分析。
表3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的預測效應分析(見表3)
為了進一步探討社會支持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以社會支持各因子為自變量,心理健康各因子為因變量,運用逐步回歸分析法進一步探討他們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除了身體癥狀,主觀支持對心理健康其余各維度均有預測作用;客觀支持對人焦慮和孤獨傾向有預測作用;而支持的利用度對身體癥狀和沖動傾向有預測作用。
四、分析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