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2 15:36:2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道路景觀綠化設計,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方面,內在因素。將道路景觀依據功能進行劃分,可以具體劃分為實用性、審美性以及視覺性三方面。實用性:主要包括路障以及垃圾桶等,這些景觀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審美性:如噴泉等除了這些戶外藝術,還包括地面藝術等;視覺性:在道路交叉處等位置,由于需要安放安全標志,因此,為體現道路標志的可識別性,可以選擇與環境色有差異的植物進行種植,使其形成更好的對比。另一方面,外在因素。對于道路景觀來講,道路景觀背景的建筑物屬于外部因素關鍵所在,通常來講,選擇建筑設計,對景觀進行上下分層設計,例如:高樓住戶與標準樓層住戶的觀賞視野不同。就道路兩側來而言,建筑在視覺印象和物質功能等,直接影響著道路的整體特點,所以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應重點考慮建筑顏色和高度等,確保道路具有一定辨識度。
二、對道路綠化的景觀設計進行分析
第一,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發展不應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要堅持遵守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相互結合的原則,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在道路設計中,應把自然生態和設計規劃進行融合,把破壞環境降至最小。第三,連續性。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這一原則具體表現在視覺和時空兩個方面,只有將兩個層次中風格和色彩以及自然變化等進行優化設計,才能實現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連續性原則。第二,美觀性原則。對于道路景觀設計,應實現創新性特點,利用個體植物和整體植物之間的協調步調,使道路環境能夠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需求。從本質上來講,關于道路景觀設計主要以大色彩、大組團為主,其中人行道設計中,可以對花灌木與喬木進行多層次運用,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為散步人群提供休息空間,還應讓人們感受清爽清新的環境。
三、道路綠化中景觀設計的應用
1車行道路
在對道路進行綠化設計時,車行道路經常會受到城市用地的限制,結合傳統景觀設計經驗,能避免出現整體環境不和諧的情況。而對建筑進行實際設計時,要重點關注建筑尺寸和快速公路之間的關系,由于快速公路具有交叉口少和形式單一的特點,極易出現單調和乏味的現象,因此,在地標建筑設計中,避免人們出現視覺疲勞,確保整體的和諧性,針對空間較大的車行道路,可以選擇自由式圖形進行,例如:選擇灌木和喬木進行搭配。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為體現景觀錯落有致的特點,并適當地對植被的種類進行選擇。利用攀援型植被、地被植被之間的混搭方式,在體現不同景觀感受的同時,提高道路周圍面積的綜合利用率。另外,應選擇花期不同、欣賞價值高以及適應強、成活率高的植被,降低車輛行駛對環境以及道路的污染。例如:在植被選擇中,應選用發芽早、落葉時間晚的植物,避免因秋季發生植物枝葉脫落,為城市的美觀而減分。在春季期間,可在道路周圍種植丁香花等;夏季期間,可種植鳳仙;秋季期間,可種植鳳尾蘭;冬季期間,可種植臘梅或報春花。
2人車道路
由于人車道路主要是以交通和生活為主,其中交通道路設計景觀時,要符合人們在觀賞和安全等方面的特點。在對綠化進行實際設計中,可以選擇草坪和花壇等形式,并且適當保持樹木間的距離,避免行人、車輛受到視線干擾。生活道路主要是以行人為主,并且在建筑場所和活動內容上較為豐富。因此,在建筑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道路的功能性,選擇花壇和灌木等進行具體綠化,同時結合綠化燈光效果,預防夜間道路過于漆黑。在綠化色彩設計方面,利用色彩的搭配,體現視覺的層次感,選擇色彩鮮艷的栽植,從而引導人們視線。在道路中央、兩側的分車帶處應用的栽植,主要為矮樹和綠灌木為主,將對向車流之間產生的眩光進行有效隔離,但是在對植物栽植進行選擇時,禁止使用顏色較為鮮艷的顏色,重點為綠色。
3步行道路
所謂的步行道路主要是指步行街,其主要是對商業娛樂進行展現的街道,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時,要堅持以休閑和娛樂為設計原則,使建筑物的沿街具有一定的色彩和質感,有效改善步行道路的景觀個性。為更好展現出步行街所存在的繁華特征,不建議選擇高大樹木作為材料,并且種植的密度影保持適合,避免影響人們的觀賞視野。在行人休息的場所和廣場等區域,需要種植能遮陰的樹木,這一景觀設計,在夏季到來時能起到良好降溫效果。結束語:綜上所述,道路綠化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屬于道路生態的一項關鍵舉措。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原則,只有基于持續發展的目標,堅持遵守“以人為本”理念,才能把自然環境、藝術環境進行有效結合,為人們創建更好的生活環境。由于道路屬于線性結構的一種,因此,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粗線條和流暢美等之間的融合情況,保證道路綠化整體的自然融合。
作者:尹姝敏 單位:山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參考文獻:
[1]魏清潔.探討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0):193-193.
[2]喬東麗.現代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4(24):238-238.
關鍵詞: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Abstract: The road landscape in China has very long history and the road greening consciousness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now. Today, w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green, and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road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principle, etc. This pap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road greening problem above landscape desig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Key Words: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 S73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在現代生活中,道路景觀不僅是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它更是我們和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人口居住密集,私家車不斷增加,交通路段擁擠等問題的出現,使得我們的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人們對于生活居住環境的要求卻是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大量的進行景觀綠化種植設計,以達到綠化、美化城市的效果。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功能,有效地的減少空氣污染,并起到除塵、防風、防噪音等作用,這樣既滿足了人們在審美上的品味,同時也改善了人們出行居住的環境。
一、道路景觀的構成
1、內在因素
所謂的內在因素指道路紅線以內的一些景觀,例如按照它們的功能特性來分的話,大致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個類別。第一類是實用性道路景觀,它包括了我們 在道路上所熟悉的路柵、路障、路燈、路鐘、座椅,電話亭、郵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橋等;第二類具有審美性的道路景觀,像街道樹、花壇、噴泉、雕塑等戶外藝術品,地面藝術鋪裝等都廊括在內;第三類則指的是視覺傳達性的道路景觀,例如交通標志、路標、路牌、海報、地面標志等。
2、外在因素
相對于以上一些道路景觀而言,背景建筑物就是我們道路景觀中構成外部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我們會采取建筑設計上下分層方法。例如,能看到建筑物上部分的一般為道路上公交車中的乘客,那么在色彩效果上可多下些功夫。建筑下部分則是路上行人的視線范圍,在設計上我們盡量滿足行人欣賞的視角。由于道路兩側的建筑構成的形式、物質功能、視覺印象以及社會職能,都決定著道路的空間特點,所以在道路景觀的設計上要注意建筑的高度、顏色、形態、招牌的選放等,這樣才能使得街道有辨識度,讓人有整體的印象。
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原則
為了營造出好的道路綠化景觀環境,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原則:
1、尊重歷史的原則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有著自己獨特的經歷,而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總是能勾起人們對過去的緬懷,讓人們記憶深刻,這是這座城市的個性也是一種鮮明的標志。那么,在進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到歷史的因素,一切以尊重歷史為出發點,繼承和發揚文化遺產的精髓,找出新時代與歷史的契機點,創造出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形象。而不是一味的翻版過去或是照搬現代,讓道路景觀既蘊含歷史沉淀又有時代氣息。如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麻城至武漢段,道路經過著名的“將軍縣”(紅安縣),中分帶地被植物均采用紅花酢漿草和混播草籽(狗牙根+高羊茅)的方式,在路側栽植紅花酢漿草,中間地混播草籽,結合標志牌的使用,使道路景觀與當地的紅色文化很好地映襯。
2、可持續發展原則
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不為短期的利益而付出破換生態環境代價的原則。這也是符合我國現在國情的一項措施,堅持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和諧統一,共同發展的要求。具體到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就是要將設計規劃與自然生態相結合,將對環境破壞的影響降到最低。例如,我們在實施綠化過程中,注意生物的多樣性,在地面上創造適合多種植物種植生長的環境。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既穩定了我們的生態環境,同時也達到了很好的欣賞效果。另外,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態中可再生的資源,節約使用那些不可再生的生態資源,從根本上遵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讓城市變得更加具有生氣。目前在道路設計中常常會采用客土噴播植草(灌)來美化道路邊坡(如圖2),設計者往往會選擇成活率極快的綠化植物而很少選擇本土植物或本土適應性強的植物,在竣工驗收時達到極為美觀的效果,但這種效果總是“曇花一現”,不久這些植物都會圖2快速化的綠化效果與周圍景觀不協調,被本土植物所吞噬,反而形成更為天然的景觀效果,所以這種快速化的綠化景觀設計也帶來了極大地浪費。
3、協調整體性原則
道路綠化景觀要講究協調性同時要注重整體性。協調性強調的是在設計中要協調生態、社會、經濟收益的關系,一方面要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開發與投入、產出的效益。整體性的協調則是指要將一條道路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統一道路景觀兩側的建筑、綠化、交通設施、色彩等,使其成為有機的整體,避免給人呈現零碎、片段似的印象。而如果以城市為出發點,整體性就是指城市的街道設計要體現城市形象和個性,達成總體的景觀建設。
4、連續性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連續性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視覺上的連續性,這個是可以通過對道路兩側的各種構成設施的布局、風格設計、色彩的連續性設計來實現。第二,時空上的聯系性,由于城市的道路記載著這個城市的自然變化、人文變化,而道路綠化景觀在設計上要遵循空間連續性的組合與表達,體現城市或道路的演變與發展,更要為這種演進和進化做出積極的貢獻。
5、服務和諧性原則
以上都是從生態環境、經濟效益、文化影響幾個方面來考慮的,與此同時我們更不能忘了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服務性原則。因為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最終是服務于群眾,為群眾帶來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在設計上我們要遵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地域特征,滿足各種不同情感的需求,盡量做到自然布景與規劃布景相結合。讓人們在這種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環境中舒適愉悅的工作、學習、娛樂。
三、各類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思路
城市的道路并非都是一致的,他們有著不同的作用與職能,如果混為一談的話,分析出的結果就沒有針對性。所以下面是按城市中道路活動主體分類分析,主要為車行道路、人車混雜型道路及步行道路等類型。不同類型道路因使用方式與使用對象之間的差異,在景觀設計上的側重與手法的運用上也各不相同。
1、車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由于車行道路受到城市用地的一些限制,城市快速路多為高架和立交的型式,在設計上就要與一般道路區分開來。其中道路形式的設計應對照傳統景觀作參考,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形成分裂的感覺。在建筑形式上的設計,要注意建筑的尺寸與快速公路和諧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快速公路形式單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單調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標建筑的設計就顯得較活潑生動,消除人們的視覺疲勞,使枯燥的道路景觀變得生動有節奏,另外對于道路上的設施設計也要起到相得益彰的美感。接下來是快速路的立交橋和匝道之間的“失落空間”,用它來做綠化空間再合適不過了,這個由匝道立體交叉圍合而成的空間,綠化設計必須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構圖分規則式和自由式兩種。面積相對較小的空間采用規則式構圖,根據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選擇不同的模紋式圖案,其構圖以地被植物為背景,用顏色各異的低矮的灌木
圖3某城市立交橋景觀效果圖
搭配種植。面積較大的空間可采用自由式構圖,類似于中國的傳統園林,喬木、灌木搭配,但其種植密度需滿足通視要求。匝道邊坡可種植草坪并輔以少量的小灌木,既可以護坡又可以觀景。如圖3,綠化鋪作的幾何構圖配以相應的喬木、灌木栽植與快速路自身的線型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在大尺度上的景觀的和諧。如上圖8,對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種植草坪和地被植物,搭以灌木,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同時通過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葉色變化,減少防眩樹的單調感,豐富隔離帶的景觀。
2、人車混雜型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人車混雜型道路其中又分為交通為主、生活為主的道路。其中交通為主的道路在設計上其景觀要滿足可觀賞、安全、管理、方便等特點。由于車速較慢,行人觀察周邊環境相對持久一些,所以在建筑的設計上要強調辨識度,但又要有質感,局部可精心設計。在綠化設計上,可考慮草坪、綠籬、花壇、行道樹等多種形式,樹木的種植間距不應對行人或行駛中的車輛造成視線上的障礙,在品種搭配上,應充分考慮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景觀效果。
以生活為主的道路上行人較多,建筑的場所感要強,要有豐富的活動內容,建筑的設計要考慮功能性。在綠化方面適合采用帶花池的花壇、灌木等。設計中還要考慮綠化中的燈光效果,使綠化不會在夜晚顯得漆黑一片。
3、步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步行道路一般指的是步行街,它體現的是商業娛樂文化一體的街道,在景觀設計上要以適于人們交往、休閑、娛樂為宗旨;沿街建筑物風格、色彩、體量、質感會使商業街景觀具有鮮明個性。為了能夠反映商業步行街的繁華特點,不宜
采用高大的樹木,而且種植密度要適中,不影響兩旁的建筑在人們的視野范圍內展現其商業氛圍。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廣場或道路局部放大處種植一些遮蔭樹,這對夏季較為炎熱的城市能夠起到較好的降溫作用。
四、 結語
道路景觀在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這種道路綠化的意識一直延續到現在。如今,我們不僅重視綠化,而且還特別關注道路景觀的設計、營造原則等。本文就是結合以上問題對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作進一步了解和分析。道路綠化不僅具有觀賞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有遵守設計原則,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將藝術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再創造,為人們出行居住提供悠然自得的生活環境。道路是一種線形帶狀結構物,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注重總的粗線條美、一種流暢的美、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
參考文獻
[1]丁銘績.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
[2]沈清基.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M],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園林設計
1、前言
城市道路承載著城市的發展。無論是商業運輸還是生活出行,都離不開城市道路的支撐,而城市道路景觀作為城市道路的輔助設施,不僅能夠滿足城市的基本綠化需求,同時也能夠為城市的整體園林建設工作提供相應的輔助和陪襯,因此,為了全面的提高我國城市質量和道路建設水平,城市道路景觀園林設計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2、我國城市道路景觀現狀
2.1功能不健全
城市道路建設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質量的提高,單一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職能,進而忽略了相應的輔助設施建設,使得目前的城市道路出現了嚴重的功能不健全現象。
2.2環境質量差
城市道路的衛生清潔工作不全面,垃圾較多;城市的綠化工作不健全,破損的綠化帶修補和維護不及時;路面和路面相應設施沒有進行定期的保養和維修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
2.3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街道建設工作通常是小型城市照搬中型模式,中型城市照搬大型城市模式,因此全國范圍內的街道建設大同小異,沒有屬于城市內部的獨特個性,缺乏創新性思維。
2.4規劃意識淡薄
城市道路建設是隨著城市出行需要而逐步建設起來的,局域性發展壯大,缺乏整體的設計規劃,導致整體道路交通不暢,而毀壞綠地園林建設,重建綠地園林的現象屢見不鮮,嚴重浪費了國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3、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3.1“以人為本”的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園林建設工作主要是為滿足城市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進行的一項工作,為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工作要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有利于市民的身心發展。同時也需要根據不同生活區域的市民職業、消費水平、生活領域等進行具體的設計,滿足不同性質人群的不同需求。
3.2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
城市的發展歷史是逐漸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沉淀,所以在道路景觀園林設計工作中,必須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必要的推崇和繼承,具體到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空間位置、色彩協調、建筑模式等都需要適當的結合城市的文化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市民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并形成一定的歷史認同。當然,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也需要適當的結合現實環境進行相應的取舍,遺留的歷史糟粕可以摒棄,而重點弘揚具有價值的歷史文化。
3.3整體性原則
城市道路建設工作必須從城市發展的整體出發,以體現城市的整體個性和城市的基本職能為核心,設計人員需要全面考慮城市的過去歷史、現在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從宏觀上進行整體設計。
3.4可持續性原則
城市發展需要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首先要保證道路建設工作能夠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其次,要保證道路景觀園林化設計能夠為市民提供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
4、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分析
4.1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景觀的設置需要借助一定的綠化植物,尤其是景觀園林化設計理念,對于綠化植物的依賴性更高,因此,如何正確的選擇綠化植物成為工作中的重點,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1喬木的選擇
喬木是城市道路景觀必不可少的一項植物,而喬木的品種比較多,屬性也存在差異,施工設計人員需要按照當地的道路實際情況,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喬木枝干龐大,樹葉密集,一方面可以在夏季為人們提供遮陰避暑功能,同時也能增強城市的整體美觀,另一方面健碩的枝干可以在冬季供人們進行欣賞。
(2)綠色植物具有高強度的生命力,能夠適應移植載重的土壤水分變化,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旱、防蟲等特性,且對人體沒有危害性。
(3)南方地區適宜栽種四季常青的樹木,北方地區應該選擇發芽早,枯萎晚的樹木,延長樹木的觀賞時間,同時道路兩側的景觀樹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抗煙性和吸收性,以便于吸收汽車尾氣和灰塵等。
4.1.2灌木的選擇
(1)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樹枝過長妨礙交通;
(2)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應用較多的有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粟等。
4.1.3地被植物的選擇
地被植物的選擇比較簡單,主要是綜合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水文條件,選擇適宜生長的地被植物即可,以減少管理的費用。
4.1.4草本花卉的選擇
花卉主要是凸顯整體的景觀顏色,因此不需要過多選用,以適度為基本準則,同時由于花卉的管理程序比較復雜,成本高,這也要求要限量選用草本花卉。
4.2道路的植物配置
4.2.1整齊式園林行道樹此種類型,植物配置形式有:
(l)喬木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喬木不僅遮陰效果好,還會使人感到雄偉壯觀,但較單調。
(2)喬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觀和季相的變化,又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3)常綠喬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綠籬:這種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變化。
4.2.2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兩側設置自然式的園林道路即林蔭路,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對較密集的一側,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蔭帶散步休息,又有效防止和減少車輛廢氣、噪音對居民的危害,這種形式在各個城市較為普遍。
5、結語
總之,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著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街道服務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街道景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作為設計者,必須對街道景觀進行多方面考慮,力求科學完美,當然這也需要領導者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孟兆禎.園林設計之于城市景觀[J].中國園林,2012.4 (13--16).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綠化
1 城市道路景觀綠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①城市道路景觀綠化中選用植物種類單調。在城市道路景觀綠化中運用的植物種類有限,搭配形式單一,群落結構簡單。特別表現在行道樹樹種的選取上,現在普遍選用白蠟、國槐或者垂柳等單調的物種,使植物群落缺少穩定性,整體的生態效益性不明顯。此外,這種選擇使城市道路植物配置的觀賞性不強,體現不出景觀效果。②選用未經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選用外來的植物品種無疑能夠增強物種多樣性,但是,盲目選用外來未經馴化的植物品種,沒有考慮到植物的生長環境與生態效益,最終可能導致外來物種由于對環境的不適應而逐漸死亡,這種只顧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的行為,不僅影響城市綠化的整體效果,而且還造成了城市建設的經濟損失。③城市道路景觀綠化中缺少豐富的季相景觀。植物是城市景觀綠化中的重要元素,體現著綠化過程中的生命力。而城市景觀綠化中的植物缺少季相景觀,表現在春季觀花喬灌木較少,秋季觀葉樹種較少,而且彩葉樹種偏少,城市植物的觀賞性不強,使得城市的生機表現不充分。
④忽視了城市的安全性。在城市景觀綠化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綠化與架空線路、地下管網之間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網的地段栽種喬灌木,因為根系無法伸展,使植株長勢減弱;在有架空電線下面盲目栽植大型喬木,當喬木生長到一定程度,而產生樹與線的矛盾,在大風季節,因為枝杈牽扯而造成電線斷落,給人們生命造成危害。
2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首要遵循的原則就是滿足道路的基本交通功能,在確保交通安全、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季相景觀明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從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在進行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時要遵循:第一,保證景觀設計功能高效,在確保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加強遮蔭、防塵、防眩、水土保持以及視線誘導等功效,并且確保設計方案合理,能夠長期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第二,進行合理規劃,保持景觀優美,實現城市景觀綠化中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相互協調。第三,確保綠化設計的經濟可行,在有限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實現景觀設計的優化,采取人工種植與自然恢復等辦法,實施生態工程的設計與建設。
3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發展對策
3.1 安全需求是綠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城市道路綠化中要提高種植物種的科學性,避免出現選用物種與城市現有設施之間的矛盾,同時,能夠提高景觀綠化的遮蔭、防眩、滯塵、減噪等功效。此外,在交叉路口以及外側機動車道避免栽種超高植物,以免出現誤導與遮擋等情況出現。
3.2 增加城市景觀綠化選用的植物種類,實現景觀季相
為了實現城市景觀的季相豐富,要適量增加選用的行道樹植物品種,比如,可以增加觀花喬木與灌木植物種類和觀色葉植物種類,使城市道路景觀豐富多彩。借助攀援植物與地被植物的自身形態特性與花期差異,增加景觀效果。
3.3 對綠化中選用的植物品種進行科學配置
減輕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選用適合當地生態環境、抗力強、葉色有變、耐修剪的樹種,這種品種易于管理,而且有較強的抗輻射與耐灰塵的能力。城市綠化景觀設計要滿足植物生長習性,又要與周圍形成映襯,可以借助外來物種,經過馴化后栽種,豐富本地植物品種,最終實現景觀豐富,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
3.4 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
在城市景觀綠化的總體規劃中,首先要保證綠化設計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人是城市道路使用的主體,人們的生活與行為方式直接與城市未來發展密切相關,城市景觀綠化中要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要結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發展特征,不斷挖掘地方特色,從而能夠表現出城市間的差異性與多樣性。
4 結語
優美的城市環境,生態的道路綠化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科學合理的綠化景觀設計能夠增加人們對于城市的美好印象,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因此,在城市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同時,對植物生態功能的應用,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占偉.淺談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的幾點原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2)
關鍵詞:城市道路;道路綠化;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B834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城市發展,園林建設已經成為人們密切關注和重視的熱點問題。道路綠化作為園林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大,新建公路線不斷增長,對道路綠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經濟性原則
當前我國國土資源非常稀缺,面對城市中相對密集的住宅環境,良好的城市綠化景觀環境也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城市綠化的景觀開發,其經濟性與成本控制也是所有開發商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既要滿足良好的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為城市居民營造出和諧的生活與居住環境,又要考慮到景觀設計的經濟性與適用性,不要“華而不實”。
2.生態適應性原則
在我國北方地區中,水分并不充足,在城市綠化景觀植物的配置與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植物的耐性和抗性,通常而言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耐旱,而本土植物也相較外來植物更加耐旱。為此在城市綠化景觀設計中,可以多配置深根性本地植物,并處理好多種植物之間的關系,最好的方式是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結構,將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和復合型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以獲得良好的長期綠化效果。
3.協調性原則
城市綠化景觀設計的初衷是創造美,從而使城市的自然景觀做到人居與生態的完美結合。因此在對城市道路綠化和小區綠化景觀的設計中,應根據道路和小區的環境與特色,合理布局并因地制宜,強調景觀設計的整體協調一致,并重點考慮景觀設計與周圍建筑空間相協調,從而真正實現綠化景觀的自然性與協調性。
4.季節性原則
為了使城市中的植物景觀能夠再現自然,進而生成合理和豐富多彩的空間序列,因此在綠化景觀的設計過程,應當重點考慮到不同植物之間的季相特征,盡量使景觀配置中的植物,能夠達到三季有花和四季常青的標準。而春季的繁花似錦,夏季的綠樹成蔭,秋季的碩果累累,冬季的枝干虬勁,都為城市中良好的時序景觀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及注意問題
對于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來說,要想保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建設施工能順利開展,同時又能保證建設施工質量,就應該在初始階段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工作。
1.應該調查和了解相關城市道路綠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環境以及施工條件,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建設時才能盡可能避免相關矛盾問題的出現。施工地段、施工環境與施工條件的了解與調查,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前盡可能地準備周全,主要包括相關綠化種植地區的土質情況,施工城市道路的綠化現狀,綠化景觀施工周圍的管網、架線分布情況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城市道路綠化的設計與施工部分應該特別注意相關道路綠化景觀中的分車帶施工部分,道路綠化的中心環島,道路綠化施工的林蔭帶,道路綠化景觀施工中的行道樹部分等。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施工設計中要了解主要的設計主體,針對要實現的不同功能進行不斷地改進,完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整體效果。對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綠化景觀施工設計,以及包括相關綠化植被的種類選擇,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時進行有特點的區分。
3.了解綠化景觀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問題。這樣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才能更好地進行道路綠化植被的選擇,力爭做到美觀大方,而且不影響城市道路功能,這樣道路綠化植被才符合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另外,為了保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施工效果,道路綠化植物之間的協調,還包括城市氣候環境對于城市道路綠化植被生長情況的影響等,也應該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時充分考慮。
三、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景觀季相變化不豐富
植物是景觀設計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變化既是其對氣候的一種特殊反映,又是城市道路景觀中感受最直接的景致。但目前中小城市在道路綠化中普遍存在春季觀花喬灌木較少,秋季觀葉樹種較少,彩葉樹種更少現象,不能充分發揮道路綠化植物的觀賞特性,使得城市的生機和活力顯得不夠。有的城市更是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只顧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導致這些樹種因不適應當地生態環境而逐漸死亡,不但造成經濟損失,更是影響了道路綠化的整體效果。
2.綠化種植與地下管網、架空線路相互矛盾
如果在高空電線下及地下埋有管網的地段栽種大型喬灌木,植株因向上長勢減弱,向下根系無法伸展而死亡。有時遇大風季節,線路中斷還會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而因線路阻擋,疏枝不及時或破壞樹型結構,更會景觀到道路的整體景觀效果。
3.道路綠化用地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合理性
景觀設計時沒有規劃性,多種種植方式并存,不能形成點、線、面的統一效果,喬、灌、草的搭配也很隨意,追求豐富立體景觀效果
四、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發展對策
1.擴展植物種類
在進行道路綠化施工的時候,一定要多運用一些季節性的景觀植物,在每一條道路上都可以呈現具有特色的綠化植物,選用一種植物作為主要綠化植物,之后選取相應的樹木進行一定的輔助,也就是說,不要將所有道路的綠化設計成一種形式,一定要進行豐富的設計,運用不同品種、形狀的綠化植物進行施工,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增加攀援植物與地被植物的運用,擴大覆蓋率,并且適當增強適應強、觀賞價值高植物的栽植數量,擴大道路的綠化面積。
2.強化喬木、灌木、草本花卉的應用
利用多樣化的園林植物,增強道路的綠化效果,建立穩定、多層次的植物景觀,強調生物多樣性與城市綠地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假如大面積栽植單一品種的植物,非常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在進行道路綠化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增加一些綠化樹種,豐富城市道路景觀。在提高道路綠化水平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強對喬木、灌木、草本花卉的應用研究,實現各品種的結合,增加綠色葉面積指數空間,提高道路綠化的生態效益。
3.強化垂直、立體、拆墻透綠等綠化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道路綠化建設越來越重視整體效果,同時在交通繁忙路段進行綠地規劃。加強對道路綠化形式的研究,建立相應的綠化景觀。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垂直、立體、拆墻透綠等綠化方式在道路綠化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應用立體綠化方式的時候,可以有效擴展綠化空間,在廣場、公園等綠化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有效增加了綠化面積,使道路綠化效果顯得更加整體。
4.提高綠色生態意識,降低人為破壞
在進行道路綠化施工的時候,一定要加強綠色生態意識的提高,強化對綠化植物的保護,不要為了個人私欲進行植物破壞。綠化部門也要進行積極的宣傳,深入細致的開展相關工作,逐漸提高人民群眾的綠化意識,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城市規劃與道路綠化設計的作用,實現道路綠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城市綠化景觀的設計人員更應當注重提高在景觀設計中的內涵,通過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以充分發揮出植物的綠化功能和環境清潔功能,并通過組織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異的植物景觀,使城市能夠再現怡人的自然風光,為城市居民真正營造出和諧的生活與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亞茜.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