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19 17:51:3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實用醫(yī)學影像技術,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關鍵詞】培訓;實踐;理論;教學;醫(yī)學影像技術;圖像;教育
醫(yī)學影像學涉及內容包括醫(yī)學影像診斷學、醫(yī)學影像技術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隨著現代醫(y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臨床對影像學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適應臨床發(fā)展需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影像人才是醫(y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3-5]。文章納入貴州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2018級江津班學生共30名,遵義班30名,比較加強實操培訓與傳統(tǒng)理論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文章納入貴州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2018級江津班學生共30名,遵義班3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男11名、女19名,年齡范圍在20~26歲,平均為(21.2±0.5)歲;對照組中男13名、女17名,年齡范圍在20~23歲,平均為(21.0±0.4)歲;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學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學模式及服從教學點管理;排除因個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違紀遣退者。
1.2方法
觀察組采取理論教學+臨床實操強化培訓:(1)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注重增加更多的臨床病例與圖片,保證理論教學中圖文并茂;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分組、分部位、分系統(tǒng)進行每周一次臨床實踐操作。知識點回顧:每次實訓課前復習任務,指導學生自行回顧過往學習的知識點,在實訓課前抽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6]。示教片分析:教師選擇標準的示教片,課堂上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示教片顯示內容,強調不同影像學檢查目的,解釋檢查步驟、如何達到檢查目的?怎樣保證攝片質量?等。示范操作:教師進行示范操作,教師在一邊操作時一邊講解。學生實操體驗:指導學生分組操作,2人一組,互相充當模特進行操作,按照檢查要求,模擬影像學檢查的全過程,包括呼叫患者—檢查前溝通—指導患者做好準備工作—準備設備—設計檢查—選擇適宜參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操訓練[7-8]。(2)經驗交流:實訓課結束后讓學生總結實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人人發(fā)言,內容不可重復。經驗總結: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訓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復盤,教師分享曾經遇到的特殊情況及處理方案,總結經驗教訓[9-10]。實訓課后教師布置下一堂課影像學技術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一步查找資料;每階段進行考核,總結技術經驗。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理論教學方式,教師以理論教學結合校內實訓為主,根據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教學標準安排實訓課。
1.3觀察指標
對比考核醫(yī)院教學點與學校學生同試卷理論成績,實習前統(tǒng)一技能項目操作考核對比,實習基地考核評價;按照影像技術專業(yè)實習規(guī)范化培訓考核評分辦法,滿分100分,觀察項目包括實操技能(15分)、圖像質量(20分)、理論知識(60分)、問題答辯能力(5分)。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觀察項目包括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滿意:<70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價兩組培訓考核結果
觀察組患者實操技能、圖像質量、理論知識、問題答辯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評價兩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0.00%,P<0.05;見表2。
3討論
關鍵詞:PACS;數據回傳;后處理技術
Abstract:Objective Use the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a series of post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in teaching,diagnosi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 on .Methods Based on C-MOVE's tripartit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and all image data obey the form of DICOM3.0,use the PACS that 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y ourselves,take the image data in the facility,workstation and PACS sever group to transmission and back.According to our need,the data also can have a series of post processing then back to the facility、workstation and PACS sever group.Results The back image data that after post processing can meet the need of the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the image data and image pictures.Conclusion The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ave a great help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realizing the networking,digitizing of teaching and ensuring the scientificalness、conscientiousness of research .
Key words:PACS;Data transmission;Technology of post processing
醫(yī)學影像歸檔與通信系統(tǒng)(Pictures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應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遵循DICOM唯一標準,實現醫(yī)學圖像的數字化顯示,存儲和傳輸的綜合性系統(tǒng)[1]。圖像回傳后處理技術是PACS系統(tǒng)在編輯患者影像圖像是常用的技術,由于圖像后工作站的存儲容量有限,隨著時間推移,早期患者的影像資料就會從工作站上被自動刪除,因此,想要重新后處理這個患者的圖像就變得不可能了。數據回傳技術是PACS系統(tǒng)的一項新技術,通過網絡連接將保存在影像服務器中的數據回傳給設備后處理工作站,從而實現無時間限制的后處理能力。本研究基于數據傳輸與回傳技術,通過PACS系統(tǒng)平臺,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構建數據回傳技術,以研究數據回傳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材料為我院影像中心荷蘭飛利浦、德國西門子,美國GE、日本東芝等多家公司多種型號檢查設備,以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做典型代表分析。PC應用環(huán)境采用Microsoft Windows 7中文版或Windows XPx Professional操作系統(tǒng)。圖像采集與傳輸采用醫(yī)學數字影像通訊標準DIC0M 3.0,影像數據庫采用SQL Server Rv5數據庫。
醫(yī)院局域以太網網絡,操作系統(tǒng)是微軟WINDOWS7專業(yè)版,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是Windows Enterprise Server 2008,數據庫操作系統(tǒng)是Sql Enterprise server2008,程序設計開發(fā)工具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專業(yè)版。
1.2方法 PACS系統(tǒng)的核心是PACS服務器組,它接收影像檢查設備傳來的DICOM3.0格式的影像數據并存儲,將影像數據文件頭中包含的患者信息與HIS系統(tǒng)中的患者信息進行匹配,完成圖像信息與患者信息的關聯,借助數據庫對圖像進行管理,同時為多個用戶和圖像使用設備提供影像數據的查詢和發(fā)送[2]。
2 結果
PACS系統(tǒng)有七個連續(xù)不斷的運行過程組成(圖1所示)。圖像回傳技術的運作也是基于這七個過程完成的。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醫(yī)學數字成像與通訊標準[3]:DICOM應用實體的運行與交互是基于客-服務器模型的。SCP(service class provider)服務提供者,相當于客戶-服務器模型中的服務器,SCU(service class user)服務使用者,相當于客戶-服務器模型中的客戶[4]。在DICOM標準中,DIMSE-Service(DICOM message service elements),即DICOM消息服務單元與相關信息對象IOD結合成一個SOP類。
DIMSE服務組包括C-ECHO、C-FIND、C-MOVE、C-STORE。其中C-MOVE是基于兩個TCP連接的三方服務,關于C-MOVE的三方通訊機制如圖2所示。C-MOVE可以實現從一個AE將DICOM文件發(fā)送給另一個AE。關于C-MOVE SCP需要同時實現C-STORE SCP的問題,特此說明一下。并非一定要求C-MOVE SCP來實現C-STORE SCP服務,C-MOVE服務本身并未要求是雙方交互,有可能是多方交互。比如A作為C-MOVE SCU向B發(fā)出C-MOVE-RQ請求,此時作為C-MOVE SCP的B在查詢到結果后可以向C發(fā)出C-STORE-RQ請求,只要C提供了C-STORE SCP服務,就可以接收由B發(fā)送過來的圖像。因此C-MOVE服務可以使三方之間的交互。
數據回傳技術使用的是可以實現三方之間交互傳輸的DIMSE服務組中的C-MOVE服務。數據回傳技術是設備(Facility),工作站(work station)和PACS服務器三者之間相互的影像數據之間的傳輸和回傳,三者之間的影像數據均遵從DICOM3.0格式,設備、工作站及PACS服務器三者中任何一方可以為SCU,也可以是SCP。我院采用自主研發(fā)的PACS系統(tǒng),進行數據回傳時,首先啟動云PACS服務,在遠程服務器中首先新建一個新的服務器(例如服務器名稱為MRI,既將指定患者的MRI圖像進行回傳),找到需要處理的患者的信息,提取影像資料到本地服務器,提取之后打開編輯,對影像進行一系列處理以達到想要實現的效果,例如進行匿名化處理發(fā)送至學校的教學PACS系統(tǒng)內進行教學,從而保護患者隱私;進行特殊標記處理把想要突出說明的地方標記出來用于科研、臨床病例討論等;對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多平面分析、局部放大、調整窗寬窗位等后處理,以協(xié)助影像科醫(yī)生更好的閱片和做出更準確的診斷。最后把編輯好的圖像在發(fā)送至遠程服務器里一開始新建的服務器中去,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數據的回傳。見圖3。
PACS數據回傳系統(tǒng)的應用,為醫(yī)學影像科醫(yī)生的分析及診斷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提供了多平面圖像重建的可能,而且同意患者圖像可多次打印,提高了影像診斷的準確率。
2.1提高醫(yī)學影像學的診斷水平 準確性是所有診斷手段和工具的立身之本,影像科醫(yī)生或者臨床醫(yī)生診斷時常常需要結合患者的多種影像資料做出綜合診斷,需要看到患者的多種影像資料和報告結果,甚至需要看到患者以往的影像資料。 數據回傳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原有的診斷方式,提高了診斷準確性。以往診斷科室和臨床科室醫(yī)生所接觸到的都是由技師調整好窗寬和窗位后的膠片,如果醫(yī)生認為不能滿足需要,還要請醫(yī)技科醫(yī)生重新出片,這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
而應用數據回傳給技術之后,傳送的圖像經后處理工作站的一系列處理,如對比、標注、測量、縮放、調整窗寬窗位、三維重建、多平面成像等,得到的圖像較原始圖像更加具體,更能突出問題,為醫(yī)生的診斷及教學提供更為準確的證據和詳盡的資料,幫助醫(yī)生更準確的定位病灶,減少誤診率。由于存儲容量的限制,先前的影像后處理工作站對這種時間過去很久的患者是不能做任何后處理的,甚至是找不到相應的影像資料的,利用圖像回傳技術,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處理任何時間的患者的圖像。加之PACS系統(tǒng)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設備所產生的影像,通過計算機以太網絡,按國際標準的DICOM協(xié)議,聯為一體,實現全醫(yī)院的影像資料的集中管理和資源共享[5]。結合PACS系統(tǒng)的這種資源共享性的特點,影像醫(yī)生和臨床醫(yī)生可以查看患者以往多種的影像檢查結果,并可以在同一界面分析比較。與HIS系統(tǒng)集成后,醫(yī)生還可以通過PACCS系統(tǒng)查看患者的醫(yī)囑、電子病歷以及檢查申請單等臨床信息,這就大大豐富了診斷依據[6]。
2.2使影像教學更加生動具體 醫(yī)學影像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科,其特點是通過對影像資料的觀察、對比和分析進行疾病的診斷,從而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那種被動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高科技時代師生的需求。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視化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醫(yī)學影像歸檔與通訊系統(tǒng)(pictures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普及與應用為基于PACS的醫(yī)學影像學遠程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數據回傳技術的應用使這一教學方法更加人性化和形象化。傳統(tǒng)醫(y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基本上采用書本聯合影像膠片的方式進行,但由于通過書本和膠片所獲得的影像圖像數據較為陳舊并難以及時更新。因此,這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明顯落后于現代化教學的需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使用多媒體幻燈片形式來獲取所需的影像圖像的現代化教學模式日益成為當前時代的主流選擇。雖然后者相較前者與較大的進步,但由于工作量大而繁瑣及儲存空間不足等問題,因此一種新的快捷而高效的教學模式成為各大醫(yī)學院校教學追逐的焦點。
遠程教學就是在醫(yī)院PACS服務器、醫(yī)院遠程教學服務器與學校遠程教學服務器之間鋪設光纜,構建一條專用的h程教學數據通道,利用數據回傳技術,將醫(yī)院PACS服務器上經過一些列處理的影像圖像,如比較人性化的保護患者隱私的匿名化處理,突出重點的標注等等,傳輸到學校遠程教學服務器上, 學生通過客戶端即可訪問遠程實訓系統(tǒng)點播視頻、瀏覽影像圖片、在線與老師互動交流學習。這一動態(tài)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生動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且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
2.3使科研更加嚴謹規(guī)范 正如著名超聲學家應崇福先生所說的:"做科研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智商,但一定需要有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踏踏實實的干勁,一步一個腳印的樸實,戒絕浮躁之風,科學容不得一點摻假"。嚴謹是科研的必要條件,做醫(yī)學科研更是應該如此。隨著網絡技術、存儲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醫(yī)療領域的PACS/RIS的應用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并最終實現了醫(yī)學影像資源的共享,這就為影像科室及臨床科室的讀片工作以及針對某一領域的科研工作的影像資料的獲取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數據回傳技術則是保證了這些工作更加準確嚴謹,科學規(guī)范。不論是平時科室內部進行的病例討論,對實習同學進行的讀片教育工作還是科學嚴謹的科研工作,都需要保證影像資料有代表性,圖像清晰,突出重點,這些在原始圖像上面很難全部反應出來,而應用數據回傳技術則可以對圖像進行一系列后處理,如調整圖像的密度和對比度,對病灶進行標注(大小、CT值等),局部放大,三維重建等等,這些是的病例圖像更加形象具體,突出重點,初學同學容易理解,標注清晰,有理有據,科研更加具有說服力。
3 討論
PACS系統(tǒng)(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tǒng))是順應著計算機技術,醫(yī)學影像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步應運而生的,目的是解決醫(yī)學圖像的獲取,顯示,存儲,傳送和管理。它以高速計算機設備為基礎,以網絡連接各種影像設備和相關科室,利用高容量存儲技術,以數字化的方式存儲,管理,傳送和顯示醫(yī)學影像及其相關信息,具有影像質量高,存儲,傳輸和復制無失真、傳送迅速、影像資料可共享等突出的特點,是現代醫(yī)學影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條件。在我國,經過近幾年的應用及不斷創(chuàng)新,目前PACS系統(tǒng)已經比較成熟,它為實現醫(yī)學資源共享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數據回傳技術是近幾年新型的一門圖像后處理及分析的新興交叉學科。通過網絡連接將保存在影像服務器中的數據回傳給設備后處理工作站,從而實現無時間限制的后處理能力。借助圖形、圖像技術等有利手段,醫(yī)學影像的質量和顯示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從而借助于圖像處理和分析手段使得診療水平大大提高[7]。這不僅可以基于現有的醫(yī)學影像設備來極大地提高醫(yī)學臨床診斷水平,而且能為醫(yī)學培訓,醫(yī)學研究與教學,計算機輔助臨床外科手術提供數字實現手段,為醫(yī)學的研究與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8]。
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數據回傳技術為影像的質量及醫(yī)生的診斷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技術讓我們探索和學習。但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其必定有其局限性,例如回傳工作站的指定性,回傳操作的相對復雜性等等,這些技術都有待于以后不斷的解決和創(chuàng)新,以建立一個更加科學、有效,實用的影像輔助技術。
4 結論
通過我們回傳回去的數據和圖像,能夠完全滿足影像科醫(yī)生更好的做出臨床診斷,為提高臨床診斷水平,提高圖像質量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元甫,黃延磊.基于WEB服務的DICOM應用實現[J].醫(yī)院數字化,2010,25(04).
[2]劉仲明,鄭小林.醫(yī)學影像歸檔與存儲系統(tǒng)中影像數據長期存儲問題的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報,2005,11:1123-1126.
[3]Ramsdell B,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S].RFC 3240,1999.
[4]呂曉琪,王磊,趙建峰,基于DICOM俗嫉TLS網絡安全傳輸技術研究與實現[J].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2,29(1):23.
[5]原衛(wèi)民,馮衛(wèi)華,徐文堅.PACS/RIS系統(tǒng)在放射科工作流程優(yōu)化中的作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11).
[6]鄭濤,王武,李傳東.我院PACS/RIS在放射科質量控制中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科學管理,2011,26(08).
【關鍵詞】 醫(yī)學影像技術;臨床應用;發(fā)展趨勢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069-02
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CT、DR、MRI等多種醫(yī)學影像技術在醫(yī)學領域和臨床應用中取得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借助各種醫(y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醫(yī)護人員對解剖結構的成像更為詳細,對病變組織的形態(tài)了解更為清晰。本單位擁有的影像技術設備是西門子1.5tMRI、西門子胃腸機、ge單排CT、意大利GMm-DR、飛利浦DR以及飛利浦64CT。本文主要就利用MRI技術對小兒腦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和臨床應用,探討和分析醫(y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
1 醫(yī)學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
1.1 醫(yī)學影像MRI技術簡析 醫(yī)學影像技術中的MRI圖像,也可稱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項技術借助電子計算機和圖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醫(yī)學影像技術,表現于灰度呈現度不同,反映相對應的組織結構情況的數字化影像技術。MRI對小兒腦部的分辨率較高。MRI的檢查范圍比較廣,非常適合中樞神經系統(tǒng)、頭頸部位以及心臟血管等檢查,但是對于體內有磁性物質的病人則失去檢查功能,而且MRI沒有CT適合對鈣化的效果檢查,對肺部和骨皮質的現實也比CT的檢查效果差[1]。
1.2 MRI技術在小兒腦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 本單位擁有西門子1.5tMRI,此設備擁有獨特的西門子Tim線圈,可以同時對全身各臟器功能進行掃描、灌注掃描以及成像。西門子1.5tMRI的軟組織分辨率較高,無放射線,因而對人體的身體基本無害。掃描過程中,檢查對象平躺在檢查床上以得到軸位、冠狀位、矢狀位以及斜位的體層圖像,還可以做無創(chuàng)性全身血管成像、鬧彌散、灌注等功能成像,西門子1.5tMRI具備高分辨率胰膽管水成像、輸尿管水成像等優(yōu)秀的影像學檢查功能,為檢查者提早發(fā)現病變情況。
回顧近期本單位小兒頭部磁共振檢查共80例,平均年齡1.5歲,在小兒服用鎮(zhèn)靜藥物熟睡之后進行掃描。將小兒頭部放于線圈中心,用海綿墊固定,按照定位圖調整掃描的范圍。結果發(fā)現,80例患兒都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圖像,一次鎮(zhèn)靜完成檢查的患兒58例,服用鎮(zhèn)靜藥物后未能及時掃描導致檢查中驚醒,需二次鎮(zhèn)靜才能獲得所需圖像的患兒22例。顱內出血患兒33例,腦軟化42例,其余為顱內其他疾病和正常磁共振影像。患兒在做磁共振檢查前需使用鎮(zhèn)靜藥物,否則運動偽影會影響圖像的質量,甚至導致無法獲取檢查診斷。在掃描過程中應用雙梯度中的zoom選項,以提高細微病變的檢出率,尤其在小出血點的檢測上結果準確。磁敏感加權序列具有高分辨力、薄層重建和流動補償的優(yōu)點,有效降低了小動脈和噪聲對檢查的影響,比較適用小兒腦部血管病變的檢查,尤其是小兒細小血管早起出血的診斷精確,并能判斷小兒腦組織可存活性幾率。而彌散加權序列則可產生兩套的圖像,其中一套b值是1000的彌散加權圖像,另外一套是b值為0的T2加權圖像,能減輕顱底磁敏感的偽影,改善信噪比。
西門子1.5tMRI的影像技術具有強大的磁體,先進的相控陣線圈,開放式的設計,大型的磁體空間,成像快速、圖像質量和精確度高。本單位西門子1.5tMRI的配置,不僅能更好的滿足醫(yī)療、科研工作的需求,更帶動了單位醫(yī)療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 醫(yī)學影像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20世紀下半葉,我國的醫(yī)學影像技術取得了很快的發(fā)展,從單純的放射診斷科室發(fā)展到如今的集診斷和治療于一體的臨床醫(yī)學影像科室。伴隨著計算機、信息科學以及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醫(yī)學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在不斷發(fā)展并日趨完善的先進醫(yī)學影像的技術中,最初的計算機X線攝影透過人體放射于影像板上形成潛影,再將其放入激光掃描機上掃描,經過模數轉換器,圖像信號則生成圖像。隨后發(fā)展的CT利用X線對人體某一范圍逐層掃描,獲取信息,也是經由計算機處理得到重建的圖像。此外,CT的圖像顯示器、多幅照相機等輔助設備,讓探測器對X線有更為高度的敏感性,可將接收的X線轉變成模擬信號,再變成數字信號,通過計算機處理器變成CT圖像,再由多幅照相機攝片提供診斷。隨后逐步發(fā)展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記憶盤中儲存造影、注射部位的透視影像轉變的數字,減去蒙片數字,將剩余數字轉變成圖像,成了較為清晰的純血管造影像,其技術比一般的血管特管造影更為簡便、經濟,更少引發(fā)合并癥,但導管插管技術不斷普及以后,靜脈法數字減影逐漸被動脈法所替代了[2]。目前的核醫(yī)學比較先進的顯像方式是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將單光子注入人體內,放射性核素發(fā)出的射線借助計算機重建影像,這種發(fā)展是電子計算機斷層和核醫(yī)學示蹤原理相互結合的高科技醫(yī)療技術,采集的信息量大,適應面廣,特異性高,放射性小,技術的逐漸發(fā)展在當今的醫(yī)學影像技術中有獨特的診斷價值。分子影像的出現,為新的醫(yī)學影像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曙光。目前全球醫(yī)學界都致力于研究開創(chuàng)分子影像和基因的治療,其重要步驟是借助分子探針插入人體細胞內,MRI或者紅外線記錄信號,再顯示分子、代謝和基因轉變的圖像,為醫(yī)療的診斷提供準確的基因表達。而PACS系統(tǒng)的產生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下的產物,其標志著網絡影像學和無膠片時代的來臨,PACS系統(tǒng)儲存、管理、傳輸、處理數據,完成在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間的影像傳遞,還通過互聯網和微波技術實現遠程診斷,這種技術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當今醫(yī)學影像技術影像資源的效率[3]。
3 結束語
現代的醫(yī)學影像技術經過了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各種的先進設備層出不窮,世界醫(yī)學界接受了利用醫(yī)學影像幫助診斷治療方式并不斷研究并創(chuàng)新更高技術的醫(yī)學影像技術。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醫(yī)學界的不斷革新、科學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技術的研究會為影像學技術的臨床應用開啟更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袁聿德.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4(09):16-17.
論文摘要:通過深人調研、分析就業(yè)市場對口腔醫(yī)學技術人才崗位及核心能力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yè)教學中,開展就業(yè)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探討就業(yè)導向下的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項目化教學方法實施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能力。
目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已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高校學生的就業(yè)質量和就業(yè)率,成為各高等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職業(yè)學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的人才不能較好地適應就業(yè)市場的弊端日益顯現。于是,一種針對當前就業(yè)市場的人才需求、有效縮短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適應期、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應運而生。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yè)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在多年從事專業(y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對用人單位崗位技能需求深人實地的考察調研以及對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的追蹤分析,深感現有的專業(yè)教學模式和學生在校獲取的專業(yè)技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嚴重脫節(jié),學生在企業(yè)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在校學習了2-3年后竟然不會,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水平不高導致就業(yè)競爭力低下。自2006年起,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yè)教學中,開展就業(yè)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能力,為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總結回顧如下:
1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是“行為導向法”的一種,也是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論基礎是職業(yè)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項目化教學,改變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2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2.1“項目”是市場人才需求與課程教學內容雙向融合的結晶
以專業(yè)人才就業(yè)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所學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是項目設計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開發(fā)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特定崗位的知識群和技能群的意義建構,為學生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2.2項目的完成有賴于全體成員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協(xié)作
項目化教學一般以“開發(fā)小組”為單位,依據項目目標各小組獨立地組織、安排本組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全體成員按照分工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同時又要與其他成員保持聯系,通過交流和協(xié)商,共同完成小組的項目任務,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
3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3.1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項目任務
確立實用、優(yōu)秀的項目是項目教學法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項目教學的教學過程重點在于師生協(xié)同努力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的開發(fā),所選項目應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設計項目時,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力求使大綱中的知識點融合到各個項目中去,學生通過操作項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學職業(yè)的主要工作內容以及勝任這些工作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同時,項目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針對性。口腔醫(yī)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項目的設計應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為依據,在深人行業(y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邀請行業(yè)一線專家共同確定項目任務,實現專業(yè)教學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軌。 3.2項目實施階段
第一步是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如年齡、性別、個性、學習成績等,把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促使來自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賞。第二步是按計劃完成項目。這一階段以學生的自學和相互協(xié)作為主,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此時學生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去分析決策,體驗工作的艱辛,激發(fā)個人潛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
3.3項目成果的提交與評價
當整個項目實施結束后要進行總評,總評應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應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評價還應結合不同項目的特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將項目評價和學生個人評價有機結合。評價的目的不應只評出分數和名次,更應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具體改進及修改建議,讓學生在下一個項目學習中表現更出色。
4項目化教學應用體會
4.1項目化教學真正體現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教學目標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應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學習和技能提高,而傳統(tǒng)教學則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從教學形式上來看,項目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而傳統(tǒng)教學則是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從學生的參與程度來看,項目化教學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作出選擇,體現了“我要學”,而傳統(tǒng)教學是學生聽從教師的指揮,是“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從師生互動的方面考慮,項目教學表現出學生主動提問問題,教師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學習互動形式,傳統(tǒng)教學則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主動權在教師一方;從教學動力方面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教師圍繞學生的優(yōu)點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得以調動,能維持長久,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尋找學生的不足來進行教學,主要靠外在動力強迫學生學習,效果自然不佳。
4.2項目化教學更有利于高職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缺血性腦血管病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于支配腦部的動脈血管管腔變窄或閉塞,使腦組織血供減少而發(fā)生缺血,導致急性或亞急性腦部功能受到損害的癥狀,臨床上常見TIA、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腦血栓)和腦栓塞,其發(fā)病率、致殘率高,已成為目前危害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劉氏等治療組靜脈用5%葡萄糖250ml或生理鹽水250m1(根據病人的血糖情況)加舒血寧注射液(北京雙鶴高科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1021351)30ml5%葡萄糖250m1或生理鹽水250ml(根據病人的血糖情況)加胞二磷膽堿注射液0.75g,1次/日,14天為1個療程;同時口服腸溶阿司匹林75mg,1次/日,并針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常規(guī)干預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57%。
冠心病心絞痛
舒血寧是一種天然專一性的抗血小板激活因子,銀杏內酯為目前天然抗血小板激活因子受體拮抗劑中最有臨床應用的藥物之一,能降低血液黏滯性,疏通血管內瘀滯血液,祛除有毒過氧游離基,抑制細胞脂質過氧化,防止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增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從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有利于心絞痛的恢復。
在應用舒血寧的治療中,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有效率93.3%,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有效率88%,對心電圖sT段改善有效率58%,T波改善有效率43.1%,另外在對血脂及血黏度的下降也有一定效果。但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還應該伍用硝酸脂類擴冠藥物口服治療,這樣效果更佳。也可以停用舒血寧靜滴后改用口服銀杏葉片治療,以達到長期抗凝、擴冠、改善微循環(huán)和防止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早期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其機制之一是山梨醇代謝旁路被激活,即醛酮還原酶(AR)活性增加,把葡萄糖還原為山梨醇和果糖,造成山梨醇在細胞內濃度增加,以致引起細胞高滲腫脹和破壞。同時激活蛋白酶c,使膠原合成增加,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使其通透性增加。舒血寧中銀杏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黃酮抑制AR活性,使糖尿病腎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明顯減少。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時,腎小球存在明顯的微循環(huán)障礙及凝血機制障礙,腎血流速度減慢,大量的血細胞凝集和襻周滲出。因此,改善腎小球內血管動力學異常及高凝狀態(tài),可減少尿白蛋白的排出。銀杏葉提取物的原子捕獲性物質在血管擴張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超氧陰離子能滅活內源性擴張因子(EDRF),而銀杏葉提取物可捕獲超氧陰離子,從而使EDRF發(fā)揮擴張血管作用。EDRF還可通過增加環(huán)磷鳥苷酸的合成來擴張血管,從而起到改善組織的血液灌注。通過清除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同時穩(wěn)定細胞膜,抑制血管壁通透性,增進RBC、wBC的可塑性,從而改善腎小球血液循環(huán)。以上可能為舒血寧減少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另一機制。
曹氏使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尿病均予胰島素治療,有高血壓者予降壓治療。治療組加用0.9%鹽水+舒血寧注射液20m1,1次/日靜滴,共2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