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耕地精細化管理范文

耕地精細化管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8:27:1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耕地精細化管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耕地精細化管理

篇1

關鍵詞:Logistic回歸;景觀立地要素;耕地數量變化;新市區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1-2987-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1.068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UCC)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已經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1,2]。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已經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了影響,包括食物生產、森林資源、地區氣候、淡水資源和空氣質量等諸多方面[3,4]。面對這些問題,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05年9月,國際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IHDP)提出了全球土地計劃(GLP),深化人類對地球系統演化背景下耦合的人類-陸地環境系統的理解[5-7]。耕地變化是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重要內容,耕地資源保護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以及生態經濟的可持續性[8]。改革開放至今,我國耕地資源持續減少,威脅我國糧食安全,成為目前國家發展進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9],得到了國內眾多學者的關注。張鳳榮等[10]、趙其國等[11]、李勁峰等[12]、趙婷婷等[13],論述非農化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耕地減少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以及耕地保護預警等,并預測未來區域內耕地變化情況。

然而在宏觀層面上對區域尺度耕地數量變化時空過程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尤其是結合未來耕地數量趨勢模擬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且驅動力因子的選取多為社會經濟指標,景觀格局方面的因素考慮較少。本研究從耕地的景觀立地條件出發,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保定市新市區2009―2012年耕地數量變化的驅動力進行回歸分析,并對未來耕地數量變化的風險進行了預測,為耕地保護提供科學指導和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新市區地處北緯38°51′-38°56′,東經115°21′-115°29′之間,地處大清河系沖積扇中下部,屬平原地區,地勢較為平坦開闊。隸屬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保定市西郊,東與北市區、南市區毗鄰,北與滿城縣東馬鄉、尹莊鄉接壤,南與南市區五堯鄉相鄰。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從境內穿過,南部有107國道,西北部有外環路橫穿,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屬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為半干旱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2.4 ℃,月平均氣溫為26.7 ℃,無霜期213 d。全年日照2 610.2 h。耕地總面積5 937.20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9.71%,其中水澆地面積5 872.47 hm2,占耕地面積的98.91%,旱地面積64.73 hm2,占耕地面積的1.09%。

2.2 數據準備

2.2.1 因變量 從保定市新市區2009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現狀圖中提取兩年的耕地圖斑,進行疊加處理,并將2009年的耕地劃分為兩種情況(圖1),即流失耕地(2012年土地利用類型由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和未流失耕地(2012年土地利用類型仍為耕地)。以耕地數量變化情況,即流失與未流失作為因變量,取值為“0”和“1”,“0”表示耕地未流失,“1”表示耕地流失。耕地數量變化分布圖清楚地呈現了2009―2012年耕地數量變化的空間分布狀況,可以看到耕地的流失主要發生在新市區東部,特別是靠近新市區的耕地大量減少,而新市區西部耕地分布密集的地區耕地流失較少,耕地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同時,耕地的流失沿主要道路呈現出帶狀分布。

2.2.2 自變量 景觀格局指數法是景觀生態學中的一種空間分析方法[17],景觀格局指數是指能夠高度濃縮景觀格局信息,反映其結構組成和空間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簡單定量指針[18],因此選取斑塊尺度上的景觀格局指數進行驅動力分析。本研究將耕地與各景觀立地要素(包括城鎮、獨立工礦、村莊、設施農用地、主要道路、主要河流)的最近鄰距離(包括距城鎮用地距離、距獨立工礦用地距離、距村莊用地距離、距設施農用地距離、距主要道路距離、距主要河流距離)作為回歸模型的自變量,單位為km。采用邊到邊的最近鄰距離,通過ArcGIS 9.3中的Proximity工具提取,距離值從0開始。在進行回歸分析前,對自變量進行了共線性檢驗,發現自變量間共線性不顯著,可以將所有自變量加入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3 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耕地數量變化景觀立地要素驅動力分析

3.1 基于統計學的單因素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單因素相關性分析,利用流失耕地與未流失耕地的累積概率曲線和不同范圍內的流失耕地比例來分析耕地數量變化與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以找出對耕地數量變化有貢獻的因素。研究發現,耕地數量變化與距獨立工礦用地距離、距村莊用地距離、距設施農用地距離等因素無顯著相關性,與距城鎮用地距離、距主要道路距離、距主要河流距離有顯著的相關性。

3.1.1 耕地數量變化與城鎮用地距離的相關性分析 由圖2可知,累積概率曲線中距城鎮用地6 km范圍內,兩條曲線有明顯的差異性,且流失耕地的曲線在上方,說明在此范圍內,該影響因素對耕地流失起負向作用。從流失耕地比例曲線來看,距城鎮用地距離6 km范圍內,隨著距離的增加,流失耕地比例從47%下降到近3%,說明距城鎮用地越近,耕地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3.1.2 耕地數量變化與主要道路距離的相關性分析 由圖3可知,累積概率曲線中距主要道路3 km范圍內,兩條曲線有明顯的差異性,且流失耕地的曲線在上方,說明在此范圍內,該影響因素對耕地流失起負向作用。從流失耕地比例曲線來看,距主要道路3 km范圍內,隨著距離的增加,流失耕地比例從近37%下降到近2%,說明距主要道路越近,耕地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3.1.3 耕地數量變化與主要河流距離的相關性分析 由圖4可知,累積概率曲線中距主要河流6 km范圍內,兩條曲線有明顯的差異性,且未流失耕地的曲線在上方,說明在此范圍內,該影響因素對耕地流失起正向作用。從流失耕地比例曲線來看,距主要河流6 km范圍內,隨著距離的增加,流失耕地比例從近1%上升到近40%,說明距主要河流越近,耕地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小。

3.2 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通過空間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樣本的選取,在ArcGIS 9.3中隨機生成了一些點,選取具有耕地信息的點并去除重復項,得到了1 600個耕地有效樣本,代入Logistic回歸模型使用向后逐步分析法進行回歸計算。

3.2.1 模型檢驗 本研究采用模型χ2統計檢驗和HL檢驗對模型的有效性和擬合效果進行了檢驗(表1)。模型χ2統計檢驗結果中卡方值為60.902,顯著性水平為0小于0.05,說明變量加入模型之后對因變量有明顯的影響,所建模型中所有的因變量都有顯著的解釋能力。HL檢驗結果中卡方值為15.419,顯著性水平為0.131大于0.05,統計檢驗不顯著,說明模型擬合度較高。

3.2.2 模型解釋 最終的Logistic回歸模型中自變量為流失耕地距城鎮用地距離、距主要道路距離和距主要河流距離(表2),說明這三個變量為2009―2012年耕地流失的主要影響因素。

根據Wald統計量,解釋變量的貢獻程度為距城鎮用地距離(21.084)大于距主要河流距離(11.057),大于距主要道路距離(7.923),說明解釋變量的重要性程度依次為距城鎮用地距離、距主要河流距離、距主要道路距離。

耕地流失過程中,第一個重要的解釋變量為距城鎮用地距離,模型中該變量的回歸系數為-1.312,表明耕地流失的概率隨著距城鎮用地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且距城鎮用地距離每減小1 km,耕地流失概率增大3.72倍。回歸結果表明,距城鎮用地距離是耕地流失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景觀格局上表現為距城鎮用地越近,耕地流失概率越大。保定市高新開發區位于新市區內,且東與北市區、南市區毗鄰,區域人口規模的增加、人口密度的增大、經濟水平和人民收入的快速增長,都不斷刺激著新市區住房、交通和城市用地的擴張。新市區東部隨著高新開發區的發展耕地流失特別明顯。受城市集聚效應的影響,城市建設用地多為連片擴張,導致城鎮周邊耕地更易流失,轉化為建設用地。

耕地流失過程中,第二個重要的解釋變量為距主要河流距離,模型中該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709,表明耕地流失的概率隨著距主要河流距離的增大而增大,且距主要河流距離每增加1 km,耕地流失概率增大0.49倍。回歸結果表明,距主要河流距離是耕地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景觀格局上表現為距主要河流越近,耕地流失概率越小。灌溉保證率是影響耕地生產力的重要因子之一,一畝泉河、侯河、白草溝河流經新市區,保證農田灌溉,距離水源越近則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產生的經濟價值大于距水源地較遠地帶,由于利益驅逐,產生經濟價值較少的耕地更容易流失。

耕地流失過程中,第三個重要的解釋變量為距主要道路距離,模型中該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058,表明耕地流失的概率隨著距主要道路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且距主要道路距離每減小1 km,耕地流失概率增大1.06倍。回歸結果表明,距主要道路距離是耕地流失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景觀格局上表現為距主要道路越近,耕地流失概率越大。交通道路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獲取提供了一條全方位的聯結紐帶。主要道路周邊的土地,由于其交通便達性使其具有的很大的區位優勢,工業用地選址時,為了其原料和產品運輸便捷,多在主要道路周邊進行建設;新增居民點也向主要道路周邊轉移,距離主要道路越近,農村居民點用地的增加越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也成為道路周邊耕地遭到占用的原因之一。

3.2.3 模型預測 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來計算耕地土壤質量下降的概率,對耕地土壤質量下降的風險進行預測,模擬未來耕地土壤質量變化趨勢。根據回歸結果,耕地土壤質量下降的概率可以通過公式(4)進行計算。

P=exp(-0.665+0.709X1-0.058X2-1.312X3) (4)

式中,P為耕地流失的概率;X1為距主要河流距離;X2為距主要道路距離;X3為距城鎮用地距離。

通過計算耕地流失的概率得到了耕地流失風險分布圖(圖5)。從圖5可知,高度風險區主要集中在新市區、韓村鄉、頡莊鄉的城鎮用地周圍,這些鄉鎮城鎮化程度高,城鎮用地較多,城鎮擴張將給耕地帶來不小的壓力。中度風險區主要集中于南奇鄉、大馬坊鄉、富昌鄉周邊,并沿主要道路呈現兩條帶狀分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重點產業的不斷發展,新企業的不斷涌入,原有工業園區和廠房的擴建及新廠房的建設,必將成為耕地流失的重要推手。低度風險區一般距離城鎮和主要道路都較遠,且在主要河流附近分布較多,在快速的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距離河流較近為耕地提供充足的水源,這部分耕地最容易保留下來,繼續支持新市區現代農業的發展。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表明,耕地流失過程主要受到城鎮、主要道路和主要河流三個景觀立地要素的影響。離城鎮用地和主要道路的距離越近,耕地流失的風險越高,而離主要河流越近,耕地流失的風險越低。貢獻程度為距城鎮用地距離(21.084)大于距主要河流距離(11.057),大于距主要道路距離(7.923)。

Logistic回歸分析與單因素相關性分析結合,不僅能很好的篩選出影響耕地流失的因素,而且定量化地描述了每個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和影響力。兩者相互驗證更加確定了影響耕地變化的因素。同時利用Logistic回歸結果能對耕地流失概率進行計算,能對耕地流失風險進行預測,模擬未來耕地變化情況,為土地利用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供科學指導和依據。

耕地流失高度風險區主要集中在新市區、韓村鄉、頡莊鄉的城鎮用地周圍,這些鄉鎮城鎮化程度高,城鎮用地較多,城鎮擴張將給耕地帶來不小的壓力。中度風險區主要集中于南奇鄉、大馬坊鄉、富昌鄉周邊,并沿主要道路呈現兩條帶狀分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重點產業的不斷發展,新企業的不斷涌入,原有工業園區和廠房的擴建及新廠房的建設,必將成為耕地流失的重要推手。低度風險區一般距離城鎮和主要道路都較遠,且在主要河流附近分布較多,在快速的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距離河流較近為耕地提供充足的水源,這部分耕地最容易保留下來,繼續支持新市區現代農業的發展。

4.2 討論

本研究對耕地數量變化的景觀立地要素驅動力進行分析,通過單因素相關性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景觀立地要素驅動力的影響。但在指標選取上,主要考慮了耕地在土地利用系統中的位置,以斑塊尺度的最近鄰距離為主要的分析指標,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加入類型尺度、景觀尺度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以豐富驅動力指標。同時,影響耕地數量的驅動力因素還有很多,本研究只針對景觀立地要素進行了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納入更多的影響因素,如社會經濟因素(如農業產業結構、人口密度、二三產業人口等)和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質地和類型等),通過驅動力指標體系的完善,更加準確地對耕地數量的驅動力進行分析,模擬未來的耕地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 ERIKA L,ERIC F L,ANTHONY C J,et al. A synthesis of information of rapid land cover change during the period 1981-2000[J].Bioscience,2005,55(2):115-212.

[2] JONATHAN A F, RUTH D F,GREGORY P A, et al. Globalconsequences of land use[J].Science,2005(309):570-574.

[3] 肖麗群,陳 偉,吳 群,等.未來10 a長江三角洲地區耕地數量變化對區域糧食產能的影響――基于耕地質量等別的視角[J].自然資源學報,2012(4):565-576.

[4] 牛海鵬,張安錄.基于生態位理論的耕地數量變化驅動機制分析[J].資源科學,2008(10):1533-1540.

[5] 陳會廣,崔 娟,陳江龍.常州市耕地數量變化驅動力機制及政策績效分析[J].資源科學,2009(5):807-815.

[6] DENNIS O,EMILIO M,WILLIAM M,et al. GLP(2005) Scienc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J].IGBP Report,2005,53(19):127.

[7] 常 成,劉 霞,張光燦,等.蒙陰縣土地利用動態與耕地變化驅動力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0(1):65-70.

[8] 張延軍,劉彥彤,李月芬.吉林省西部耕地動態變化及驅動力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5):92-96.

[9] 俞文政,曲福田,仙 珠,等.海晏縣耕地變化驅動力模型及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07(3):65-68.

[10] 張鳳榮,薛永森,鞠正山,等.中國耕地的數量與質量變化分析[J].資源科學,1998(5):35-42.

[11] 趙其國,周生路,吳紹華,等.中國耕地資源變化及其可持續利用與保護對策[J].土壤學報,2006(4):662-672.

[12] 李勁峰,李蓉蓉,杜桐生.江漢平原四湖地區耕地的數量與質量變化分析[J].資源科學,2002(1):40-44.

[13] 趙婷婷,姜廣輝,張鳳榮,等.大城市近郊縣域耕地保護預警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0(1):335-340.

[14] 徐嘉興,李 鋼,陳國良.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礦區土地利用演變驅動力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2(20):247-255.

[15] 楊云龍,周小成,吳 波.基于時空Logistic回歸模型的漳州城市擴展預測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1(3):374-382.

[16] 謝花林.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區域生態用地演變影響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資源科學,2011(11):2063-2070.

篇2

摘 要:油田地面建設離不開土地,油田建設占地不可避免。為了盡量減少土地的占用量,減少占地費用開支,油田土地管理部門需要聯合其他部門,走可持續科學發展之路,不斷探索和總結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經驗,不斷創新節約用地新辦法,不斷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在保證油田開發的基礎上,努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關鍵詞:油田;地面建設;土地;占用量;利用率;

油田用地主要有生產建設用地和礦區建設用地,生產建設用地,依據生產性質可以分為:聯合站、采油隊、水隊等建設用地,道路現狀、井間站之間管線、進井進間進站路占地、井場占地、土油池占地等。其中,生產性用地中絕大多數是井場用地,占土地總量的58%,而且每年都會新增土地上千畝。對于區域,生產井大多在農民的耕地里,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來源,土地供需矛盾大。針對主要矛盾,土地管理部門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結合實際,根據油田土地精細管理的要求,依靠優化利用土地存量挖掘節約土地潛力的做法,采取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如:①鼓勵油田開發單位利用老井場打更新井,這樣不僅實現了地上地下的統籌,而且不斷優化存量土地,挖掘了存量土地潛力,更能夠形成油氣生產與社會、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②建議施工部門不斷創新施工技術,爭取少占用耕地。

一、借助國家土地政策,不斷提高土地精細化管理水平

近年來,國家對土地的控制政策日益嚴格,相關的土地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用地成本逐漸提高、征地所需手續越來越復雜。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油田土地管理部門針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決定練內功,嚴制度,走精細管理之路。土地管理部門從政策標準入手,借助國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土地節約制度”政策平臺,認真算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本賬”,優化施工作業流程,精細用地現場管理。全面推行“甲方負責制”,由采油廠(甲方)全方位負責征地、臨時占地賠償、工農關系協調等工作,施工單位(乙方)相應配合,明確新增建設用地責任主體。這一精細化管理措施充分發揮了屬地管理優勢,提高了新井運行進度和運行質量,具有同區同價、標準統一、結算及時等優點。同時,不斷修訂油田用地管理辦法,推行“定量定責、定期考核”。其中,新增建設用地結算實行面積、地類、地貌、權屬和功能分區的“五要素審核法”,嚴格實行新增建設用地現場核查制度,否則不予簽認結算單據,違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不斷采用生產施工新技術,提高節約用地效益

油田生產建設用地有其自身特殊性,設置好打井地點以后,就必須占用耕地,哪怕是在樓區都需要打井開采。因此,如何盡量減少占用耕地,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是油田土地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的難題。在生產區域80%是基本農田以及溝渠、水庫等農業配套設施,在產能建設方案設計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耕地,對于新井在規劃設計前,地質部門應該和油田土地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從節約用地的角度出發,進行反復的科學論證,應多打斜井、水平井。對于加密開發井應遵循“盡量避開基本農田和相關的農業配套設施”的原則,由一場一井改橐懷《嗑,這樣不斷可以節約耕地,而且能夠減少征占地費用,又能夠受到政府和農民的歡迎。隨著科技的進步,油田施工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為節約用地,減少耕地的占用創造了條件。既可以節約土地,又可以緩解油氣生產與城鎮化建設對土地巨大需求的矛盾。

三、根據相關規定,完善土地占地規范

按照國家規定,油田用地必須在一定的時限內取得土地批準手續,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如果油田用地長期得不到審批確權辦證而按“未批先用”來處理,將會受到每平方米30元的罰款。面對經濟風險和法律風險,油田抓住報批這一確權登記的關鍵,從勘測、結算、申請到報批各個環節,完成土地確權工作。在產能建設工程用地前,建設單位先到所在市縣辦理臨時用地許可證,在一個工作期(15天)取得臨時用地許可證,確保產能建設工程用地的合法性,在產能建設工程臨時用地完成后,及時勘測油田公司產能計劃之內的永久性井場、道路、電力線桿等,將永久性用地報批有關資料報送縣(區)國土資源部門,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盡量減少新征地

油田建設利用土地方面,要本著“高效、節約、合理、珍惜”的原則,堅持“只要有地可用,盡量不再新征地;只要能用非耕地,就不占用耕地;急用先征、暫不用緩征、能少征不多征;可征可不征堅決不征和有劣地不占好地;能用荒地不占耕地;能用邊角地,不占好耕地”的準則,嚴把項目規劃關、選址關和施工占地關。例如:油田開發50年以來,擁有大量的土地使用權,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有些建設項目存在寬打寬用的現象,必須轉變發展模式,樹立節約用地理念,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挖掘存量土地的使用潛力,依靠科學技術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油田新增用地,降低用地成本費用支出,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油田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利用情況進行了摸底,為最大程度上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和促進土地利用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奠定了基礎。在礦區建設上,堅持統籌規劃,盤活存量,合理用地。

五、結束語

油田建設施工用地類型多,涉及施工占地、井場用地、管線占地、計量等基礎建筑用地、井場道路用地等,單宗用地面積小,地域分布零散,累計數量多。這些特點增加了油田土地管理部門的用地管理難度,如何節約用地?如何才能做到既要用好地,又要管好地,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精細管理水平?如何將土地管理工作更好的為油田生產建設服務?是油田土地管理部門一直追求的目標。本文根據實際工作經驗,以“精細化土地管理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指導方針,以土地管理服務工程項目施工為基本方向,在油田建設用地管理方面創新性提出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孫宏艷關于如何做好油田征地服務工作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國土資源》.2006(1):39-39.

[2]賈永生加強土地管理共建資源節約[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第12期.

篇3

【關鍵詞】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

中圖分類號:TE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土地是人們生產生活中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證耕地所占的比重,是我國長期以來的一項基本國策。石油企業作為礦產采掘型企業,對于土地的依賴性較高,要保證油田的長期持續開發,必須合理利用油田建設用地。對于油田企業來說,合理利用油田建設用地,縮小建設用地征地范圍,實施油田土地精細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油田建設用地特點和現狀

目前我國油田建設用地特點分析。由油田滾動開發模式和“三高”的特點,決定了油田建設用地具有了區別于其他礦產采掘的特點。一是用地規模大且分散,油田分布的分散性決定了油田建設用地的分散性,并且每一塊油田開采,都需要相應的油田配套設施,這些配套設施用地規模總量較大。二是用地位置的固定性和用地規模的不確定性,由于油田開采的特點,一旦確定了油區的位置,便確定了油田建設用地的固定位置,但在開采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了開采的不確定性,油田建設用地規模也很難確定。三是建設用地時間的迫切性,油區位置,井場位置等一旦確定,為了保證石油產量跟上全年生產進度就迫切需要開發新確定的油區,這對油田建設用地時間上提出了較高要求。

2,我國油田建設用地現狀。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分散,我國在過去對土地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使得油田企業取得的土地比較容易,這也導致了他們對土地的利用不夠珍惜,節約用地意識不足,重征輕管,土地確權登記意思淡薄,致使一些用過的油田建設用地遭到非法侵占,引起糾紛,維權困難。二是油田征地難度增加,成本上升,隨著國家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向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轉變,這意味著以后油田取得土地使用權將以有價補償的方式進行,這將大大增加油田征地成本,另外,隨著國家對土地審批政策越來越嚴格,油田建設用地的審批也將更加嚴格。

我國油田縮小建設用地征地范圍的必要性。

1,我國土地資源有限,尤其是可以耕種的土地更加寶貴。國家的耕地“18億畝紅線”政策,為耕地的保有量做出了硬性規定,這就把油田的建設用地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圍之內,在這有限的范圍內還要處理好城鎮化建設用地等用地沖突,隨著我國油田開發的進一步發展,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便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措施之一。

2,油田建設用地征地成本的增加,將導致油田綜合效益的下降,縮小我國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是油田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需要。企業的使命就是在合法的范圍內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油田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既具有企業盈利的性質,還擔負著保障國家戰略能源安全的任務。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有利于油田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促進油田綜合效益的提高,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

3,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油田建設用地增地范圍的縮小將對我國油田開發各個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挑戰,有挑戰就有機遇,這將迫使油田企業不斷更新現有技術及設備條件,促進油田企業必須依靠創新這條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三,對油田建設用地縮小征地范圍的一些建議。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

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油田建設用地縮小征地范圍的必要措施之一。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普遍運用的現代社會,把這些現代技術應用與油田建設用地管理,將大大提高我國油田建設用地的管理水平。這就要求油田企業必須首先要加強和完善油田土地管理信息統計和登記工作,這是油田實施建設用地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另外還要對油田建設用地變動進行實時的登記,以保證用地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效性,為油田建設用地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利用創新技術等措施節約土地資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發展的不懈動力,是一個企業取得經濟效益和實現跨越的關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企業利用自身先進的創新技術,使油田企業在生產中實現集約化發展。油田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設備的改良必然會促進油田生產“空間”的節約,實現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的目標。

3,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力度,合理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城鄉建設用地將會有所增加,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形勢下,根據油田生產建設用地時間迫切性的特點,需要地方政府在城鄉建設過程中,為油田建設用地預留空間,這就需要加強油田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力度。預留的“空間”既不能太大,這將增加油田征地成本,不利于綜合效益的提高,又不能使預留的“空間”太小,使正常的油田生產不能進行。

4, 以人為本,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土地管理隊伍。

對于油田建設用地的管理離不開一個高效的油田土地管理隊伍。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油田建設用地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人為本,企業的管理實質就是對 “人”的管理。一方面油田企業在土地管理過程中要招募一些技術業務嫻熟,責任心強的員工,另一方面要加強油田土地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國家土地管理法規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從而促使油田企業建設用地管理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轉變,以保障油田縮小建設用地征地范圍的各項措施切實落得實處。

四,總結。

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土地形勢,我國的油田企業只有不斷創新,立足油田企業建設用地特點,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力度,以人為本,不斷提高油田土地管理隊伍素質,實現基本耕地,城市建設用地,油田建設用地三者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努力縮小油田建設用地征地范圍,為油田的持續,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研究

0.前言

小麥籽粒中富含豐富的營養,蛋白質含量較高,一般為13%左右,部分地區的優質小麥的蛋白質含量甚至可以達到19%左右,各個類型的氨基酸種、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也十分豐富,能夠保障人體健康。小麥是我國北方的主食,其在我國的農業發展歷史中站喲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的重要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食的人口占全世界總人口的35%~45%,且是也是食品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自身特性方面,小麥適應能力極強,其在南方的高溫氣候下生長,也能夠在北方的嚴寒下生存。現代的科技不斷進步,生產條件不斷優化,小麥的種植技術也在隨之不斷進步,某地區的小麥產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1.各項準備工作

1.1耕地的整理

連年使用有機肥或者利用玉米粉碎進行還田,能夠有效的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強化土壤肥力,其也是小麥高產優質的基本條件之一。對耕地的精細化整理也與小麥的高產有著直接的聯系,需要在適耕期內對耕地進行及時的翻耕,并結合不同的方式進行整理,包括機耕、機耙等,對土壤進行深耕或深松,耕深的深度保持在23cm左右,表面平整,避免出現體積較大的土塊,將耕地精細整理,達到下部實,上部送,并適當設置排水灌溉的溝渠。另外為了避免發生病蟲害,還需要在耕地的過程中用一定的藥劑進行播撒,如50%辛硫磷乳油、 3%甲拌磷顆粒、3%呋喃丹顆粒劑拌毒土等,能夠達到培育壯苗、增產的目標,且較為省時、方便,減少成本投入[1]。

1.2品種選擇及種子的處理

在選擇品種時需要遵循產量高、產能穩定、抗病性良好、成熟期較早、質量良好等原則。選擇好品種后,還需要利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根據種子的重量,以其0.1%的比例使用50%種衣劑,配合6%的水對種子進行拌和,在拌合的過程中配合噴灑種衣劑,拌合結束后,將種子堆起,放置4h左右。晾干后再按照干拌種子重量的 0.2%,使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使達到殺菌的目的。

1.3測土配方

合理施肥是小麥高產優質的基本物質條件之一。各個地區的特質不同,對需要的肥料成分也有所區別,需要早小麥播種前進行測土配方的活動,還需要將農家肥與化肥相互搭配,使之能夠充分發揮出肥力優勢。某地區經過測土配方項目后,制定了施肥方案,即施優質農家肥 37~51t/hm2、磷120~140kg/hm2、純氮220~240kg/hm2、鉀90~110kg/hm2、ZnSO414.0kg/hm2,其中農家肥與磷鉀肥全部作為底肥。

2.適時播種

小麥在合適的時節進行播種,能夠讓小麥的成長處于較為適宜自然條件中,包括溫度、適度、雨水等,及時出苗,形成完整的根系,且在冬季之前生長為壯苗,保障小麥能夠安全過冬。如果小麥屬于春性品種,最佳播種時間為10月20~31日;如果其屬于弱冬性品種,其最佳播種時間為10月5~15日;如果其屬于冬性品種,最佳播種時間則為10月10~20日。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小麥才能夠正常生長發育,如果條件不足,則需要進行人工調整。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播種,行距需要保持在24cm左右 為宜,深度保持在4cm左右,播種量嚴格控制在170kg/hm2,保持深淺一致[2]。

3.田間管理

3.1早期管理

在小麥出苗是需要進行合理的施肥,即為苗肥。苗肥的使用時間為第 2 葉露尖時。一般情況下,其在總施氮量中的比重為13左右%。如果麥田基肥較為充足,則不需要使用苗肥。在中耕方面,小苗弱苗應避免損傷或者傷根,因此需要淺鋤,中耕深度為3cm左右;在春季時,小麥生長旺盛,需要適當深鋤,中耕深度保持在8cm左右,能夠提高土壤的疏松度 ,減少節地面蒸發 ,促進養分的釋放,優化土壤的墑情,根系生長及分蘗分更加有利,并能夠有效預防農田雜草。如果麥田存在旺長趨勢,則需要在拔節前噴灑植物調節劑矮壯素或多效唑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長勢。針對年前的雜草,可以在小麥分蘗期使用75%杜邦巨星進行噴灑,用量一般為14.0~22.0g/hm2,或10%的苯磺隆,用量為140g/hm2。還需要在低溫來臨前及時灌水,做好防凍準備[3]。

3.2返青拔節孕穗階段

如果麥田在冬前施肥較少,分蘗不足,返青遲緩則,需要早施返青肥。一般情況下是施尿素76.0~113.0kg/hm2。拔節肥的主要作用在于強化中后期功能葉的光合強度,保障幼穗發育、促花、增加結實粒數并鞏固分蘗成穗。因此拔節孕穗肥十分重要。拔節肥的的用量需要根據賣苗的情決定,施肥的時間一般為小麥拔節前,肥量一般為總施氮量的35%左右,尿素113.5~140.0kg/hm2。如果小麥屬于中 、強筋重施拔節孕穗肥需要適量,而弱筋小麥無需使用孕穗肥。春后氣溫不斷升高 ,麥苗生長速度加快,需要更多水分,如果出現不良氣候情況,則需要及時灌水,或者做好通溝排澇防漬工作。在返青后拔節前,群體較大且抗倒伏能力不佳的高稈麥苗,需要使用壯豐安強化其抗倒能力,用量為460~600mL/hm2,對水 350~450kg/hm2在葉面實均勻噴灑。病蟲害防治方面,如果麥田在冬前沒有實施化學除草 ,需要在拔節前施用除草劑,并注意各種病害,包括蚜蟲、紋枯病、白粉病、麥蜘蛛等[5]。

3.3抽穗結實階段

小麥抽穗開花至成熟期也需要一定量的氮磷營養支持。因此在灌漿初期需要使用特定的肥料加長后期葉片的功能期,包括濃度為0.2%左右的磷酸二氫鉀、1%~2%尿素單噴或混合噴施等,使用量為740kg/hm2左右,提升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籽粒灌漿,提升重量。由于該期間季節的性質,可能出現雨水多的情況 ,需要強雨水較少,則需要及時灌溉,最佳灌水量應能夠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的70%。小麥生長后期容易出現較多的病蟲害,包括白粉病、黏蟲、銹病、蚜蟲、赤霉病等,需要采用各種方式進行和防治,包括病蟲害預報、預測、田間開溝排水、降溫、藥劑防治等,保障小麥產量[5]。

4.適時收收獲

小麥的最佳收獲實踐受到較為因素而的影響,包括品種的落粒性、籽粒成熟度、休眠期、自然環境等。小麥的最高粒重是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之間,因此需要再起蠟熟末期及時將其收獲,并做好晾曬、儲藏工作。

5.總結

小麥種植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其中包括許多的環節,包括選種子、整理耕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其對于小麥的高產優質均有較為緊密的聯系,需要全面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中既需要較為科學的方法,也需要種植人員辛勤的勞動及細心的觀察,才能實現小麥的豐收。本文僅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小麥的栽培管理方法,在實踐的生產活動中還需要種植人員全面掌握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氣候條件、土質情況、降水量、自然環境等,不斷調整栽培技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出適合當地條件的栽培管理方式,不斷提高小麥產量,為實現農民的增收及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翔翔,任兆豫.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70.

[2]陳位川.我國山東地區小麥種植技術優化分析[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1(03):20.

[3]周增蓮.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6):228.

篇5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城市化、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土地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來說,人地矛盾突顯。因此,加強城市土地資源的有效管控,合理有序的開發利用,對于提高城市的競爭能力以及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提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本文主要是結合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的分析,針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加強土地資源管理的措施以及對策。

二、土地資源管理的內涵

土地資源管理主要指的是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國家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國土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和分配,并對其進行控制及監督。而城市土地資源主要是指在整個城市范圍內的土地資源。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空間載體,城市土地資源的管理與城市建設規劃管理、整體規劃管理兩者有密切的關系。城市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工作都是以土地為載體進行的。

三、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

1.土地資源過度開發以及利用不合理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城市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土地利用的壓力十分顯著。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門為了追上發展勢頭良好的城市的步伐,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不斷的加強力度,最終導致了城市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使城市的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難以復原,不能夠實現自然資源的自我更新。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政府違反國家關于土地資源的相關規定,私自征收開發農耕地。甚至有些政府為了提高本身的業績,迅速的利用土地資源開發物流中心、高新產業區以及大學校園園區等,從城市發展的短時間來看,能夠給地方的經濟發展帶來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從長遠來看,這種發展方式所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

2.用地緊張及土地資源的浪費

為了適應城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土地的利用面積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城市,住宅項目的配套設施用地、公共設施建設用地、城市綠地等這些能夠提高人們幸福指數的土地資源都表現出了“供不應求”。城市土地資源在建設過程中的資源儲備已經嚴重出現透支。但是,隨著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不斷擴張,城市土地資源的浪費現象也屢見不鮮,城市用地閑置、低效利用等問題仍存在。

3.土地資源利用規劃與城市發展的步調不一致

首先,目前來說,城市的發展與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都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措施。我國城市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部分城市的土地資源規劃還是停留在原先的階段,跟不上現有形式的發展。比如,在城市重大土地項目的審批問題上,包括城市重復建設等,給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造成混亂。

其次,在城市的經濟建設過程中,由城市建設的管理部門制定總體規劃,而土地管理部門則負責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制定。在城市用地規劃之前,雙方應該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如若不然,在城市用地規劃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不協調的現象,對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造成影響。比如,在城市土地規劃利用的過程中,城市發展用地控制區域有很多已經是劃定的農田保護區。這樣一來,就會阻礙城市用地的建設計劃實施,尤其是城市建設項目規劃的重點,經常會因為土地征收的原因影響效益和速度。

4.土地的管理與城市建設規劃管理不相符

對于城市用地管理來說,國家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但是在城市規劃的實際進程中,在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過程中,各個部門之間經常不能進行有效的配合,導致土地利用規劃調整頻繁,對城市的建設與土地資源的管理有一定的影響,城市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也不能保證,甚至是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城市的土地資源管理市場化還有待規范。部分城市使資金籌集渠道多元化,把資金籌集的渠道放在拍賣黃金地段的土地上,這種市場化運作方式本來也是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但其結果往往偏離原來的方向,不能夠充分考慮城市土地資源功能分區的需要,不能嚴格按照城市土地規劃進行控制和管理,又由于市場上客觀存在的行政干預,致使法定的建設規劃成為一紙空文。

四、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對策分析

1.轉變決策觀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發展是硬道理,而發展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前提。在此基礎上,城市的政府部門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以及不足,科學合理的制定出開發利用城市土地資源的計劃措施。在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過程中,還要綜合考慮到人口、經濟、環境保護、城市化、文化教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同時,在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競爭方面,應該遵循“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則。沿著統一出讓、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建設的整體思路,從城市的根本利益出發,確保城市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一步促進城市經濟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2. 規范土地管理,加強嚴格執行力度。

不管是經濟發達的城市還是正在發展過程中的城市,土地規劃都要從城市本身的實際出發,制定的城市土地規劃要和城市整體規劃步伐相一致。只有這樣,對于城市土地的開發利用以及執行管理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指導作用。同時,在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過程中,要強化規劃管控,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制定城市的土地規劃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科學地和合理地進行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還要加強計劃調控,結合國家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統籌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報國務院批準城市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工作的新要求,實施城市土地規劃的相關工作,杜絕亂批亂征等土地資源違法現象。

3.節約集約利用,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城市存量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是重中之重,要將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作為我國土地管理制度中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常抓不懈。首先,完善相關制度。結合現有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政策文件,以現實情況為出發點,不斷完善調整土地政策制度,以適應城市規劃的發展。其次,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學合理的布局城市的土地,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投入產出水平為著力點,建立在經濟效益、使用效率以及環境效益三者共贏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土地的潛在的價值。再次,要提高城市土地的凈地率,加大閑置土地的清整力度,提高儲備土地的凈地率,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4.加強監管機制,實現土地精細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城市土地資源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土地整理儲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一是嚴格按照國土資源“一張圖”系統工作的具體要求,推動土地收購補償合同網上簽約等工作,實現土地收儲全過程實時監管。二是強化成本審核,控制整理成本,建立和完善成本審核機制,形成有效的土地整理儲備資金使用的監管體系。三是嚴把出讓關,進一步加強供前監管力度。

五、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地矛盾表現的越發突出。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仍面臨著諸多的考驗。因此,需要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城市經濟發展的土地資源管理措施,構建完善的土地市場監管體系,推進土地資源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岳曉楓,梁素娟. 我國城市規劃和與土地利用的問題與建議.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18)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国一级黄色毛片|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伊人色综合久久| 色妺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午夜剧场1000|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xxxxx做受大片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caoporm在线视频| 快播电影网日韩新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男女午夜性爽快免费视频不卡|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国产卡1卡2卡三卡在线|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 |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电影里的玛丽的生活| 交换年轻夫妇无删减|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youjizz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