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中西文化不同點范文

中西文化不同點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8:27:3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中西文化不同點,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隨著中國進入WTO,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認識中國,逐漸了解中國,并進入到中國旅游。因此,酒店服務業就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的行業。面對大批的外國游客涌人中國,入住星級酒店,酒店服務英語就成為酒店服務人員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如何使中職學生能夠在這種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夠讓學生在了解語言的同時更注重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就成為中職英語教師的首要問題。

二.中西方的思維差異

1.家庭觀念不同

西方人是非常注重個人空間的。他們一般不與父母同住,不會讓自己的父母照顧兒女。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空間,喜歡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高度享受自己的空間。但同時西方人婚姻觀念也與中國人不同,中國人比較喜歡性格互補的婚姻,而西方人則喜歡找到脾氣相投的人為終身伴侶。因此,在西方你很容易看到一家人在一起度假,卻很難看到夫妻分別與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度假、玩樂。

2.飲食習俗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習俗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與其民族性格也有一定的原因。中國乃“禮儀之邦”,宴席都是大家圍坐在一起。筵席要用圓桌,有主人位、主賓位、副主賓位之分。以“右為上”、其他與宴者依次按從右至左、從上而下排列。首輪職務尊卑、次序年齒、后及性別(先女后男)的順序排列。人們相互敬酒、相互夾菜、勸菜,顯示出其樂融融的氣氛,體現了人們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西式宴席逐一上菜的方式讓西式宴會一般都以長餐桌為主,一菜式沒有中式的那么多樣,而是每人面前都有相同的一份。食品和酒盡管非常重要,但那只是作為陪襯,餐桌交談才是宴會真正的目的。男主人會入座在長桌的一頭,面對大門或者包房的人口而坐;而女主人則會就座在長桌的另外一頭(背對著門的那頭)。男主人右手邊第一個位子為女性第一主賓客,左手邊的第一個位子為男性第二主賓客;女主人右手邊的第一個位子為男性第一主賓客,左手邊的第一位子則為女性第二主賓客,按照這個次序,男女穿插被分配入座,就餐時面對著的是異性、左右旁邊也應該是異性。這種方式便于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3.時問觀念不同

西方人的時間觀念很強,他們把時間與金錢聯系得很緊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西方人使用時間精打細算、辦事精確到每份每秒,這點從他們的英文中就可以看出,如“totheminute,inasecond,sparetimeisthegolddustoflife”。西方人浪費物質,卻從不浪費時間,你如果要與一個西方人確認一個約會,則需提前很早就與之確認,否則他會感到你很沒有禮貌,沒有尊重他、浪費了他的時間。相比來講,中國人在這方面會差一點。中國人在時間觀念上有很大的隨意.陛,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有一個很詳細的計劃和安排。這一點,西方人在與中國人交往的時候經常會感到不便。西方人比較注重札物的特殊性和實用性,相比禮物的價格,他們更注重禮物是否是發自內心贈予對方的。西方人收到禮物時會說“Thankyou.”然后當面打開禮物,并表示歡喜、吃驚等情緒。而中國人卻更注重禮物的價格和外觀,中國人接到禮物時往往會推辭一番,然后表示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收下禮物。但卻從不把禮物當面拆開,無論是否喜歡禮物都不會喜形于色。這點恐怕與中國人內斂的性格有關吧。所以,在于西方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待人接物的不同之處。

三、語言差異

1.稱呼語的不同

中國人喜歡用非平等的稱呼類型。西方人則喜歡平等的稱呼類型。中國受儒、道家的封建思想影響有嚴格的宗法觀念制度。在家族內部和整個社會中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綱”。在中國的社會關系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其他關系也帶有濃烈的家庭化的色彩,無論什么關系都會將稱呼親屬的稱呼語用于其中,如“叔叔”、“阿姨”、“兄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就可以叫做“王哥、李哥”,而自己家的鄰居也可以叫做“李哥、王哥”。以至于讓“brother”這個詞讓很多西方人感到費解,“為什么一個中國人都有很多的兄弟呢?”。相比來講西方人受基督教的教義影響,遵從眾生平等的原則。在西方文化里并不分尊卑,長幼,可以直呼其名來表示“親切”與“禮貌”。例如可以稱呼自己的父親為“Mike”而不一定要稱其為“father”。然而在漢語文化里,此種稱呼是一種及為不禮貌的行為,是無法讓人接受,不能讓人容忍的。

2.表達方式的不同

中國是一個內斂的民族,一般很少說“謝謝”。而在西方國家“Thankyou”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禮貌用語之一。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甚至夫妻之間也不例外。公共場合,別人遞給你一件東西,服務人員提供服務,你都會說一聲“Thank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在酒店用餐,當服務人員問您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drink?”中國人通常都會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可是按照西方國家的習慣,你若是需要,就直接回答“Yes,please.”若不需要,就只要回答“No,thanks.”就可以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含蓄和西方國家人的坦蕩直率這兩種不同風格。

篇2

關鍵詞:英語泛讀教學;中西文化導入;重要性;方法

中職英語泛讀教學,對英語專業學生而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英語泛讀教學,重點在于通過廣泛且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技巧,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英語泛讀課程中出現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更是為英語專業學生開闊眼界,啟發學生的敏捷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泛讀課程是一門進行大量閱讀實踐的學科,更加突出的是其語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點。初次接觸英語泛讀這門課程,中職學生難免會將其與傳統的精讀課程混淆,認為泛讀課程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需要教師像傳統精讀教學一樣,對閱讀的篇章進行精細的講解,對段落、篇章、乃至語法都進行詳細解答。實則不然,英語泛讀教學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

眾所周知,英語閱讀是一門相對較枯燥的課程。我們先不談其中出現的眾多生詞,單是句子的結構已讓學生頭疼不已。加之泛讀與其他閱讀的不同點在于“量大”,篇幅較大且閱讀時只能采用“泛泛而讀”的方法,往往讓學生看過幾遍下來,仍是摸不著頭腦。幾次的挫敗,學生開始對英語泛讀失去了興趣,每次談及泛讀,學生都是興致缺缺。

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一特點,這里要提到的就是進行閱讀前的準備活動,也就是我們英語教學中通常所說的“warming-up”,即

“熱身活動”。這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因此,進行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一堂英語泛讀課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形式多樣。鑒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所以,在熱身活動中導入中西文化是極其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中西文化導入的重要性及介紹幾種中西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中西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1.英語學習的四大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都離不開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

尤其是泛讀課程,當中出現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異國風俗和風土人情,如果學生對于這些內容沒有事先的預習和資料收集,

教師若沒有進行適當的補充,那么學生對于泛讀課程學習就可謂是難上加難。因此,在英語泛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背景文化學習,適當地導入中西文化背景。

2.隨著日益加深的中外交流的影響,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往往產生許多阻礙。語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單純只掌握語言符號,卻不了解文化背景和底蘊,只能單純學會流利地用英語表述,而犯下許多語用的錯誤,這并非真正稱為英語學習。而這在英語泛讀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3.中西文化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對閱讀的熱愛

在導入中西文化知識的同時,要結合語境、篇章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向學生灌輸英美文化風俗。更重要的是,泛讀課程的選材極為豐富,內容涉及英語國家人文地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社會觀念、價值取向等,適當導入相關中西文化內容,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為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起了促進作用,降低了閱讀的難度。

二、中西文化導入的方法

1.中西方對比法

對比法是跨文化語言教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可能發現學生母語和目的語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產生一種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通常在備課的時候,我便會提出“Brainstorm(頭腦風暴訓練)”,給予學生一至兩個與篇章閱讀相關聯的問題,讓他們進行思考,他們可以進行結對或小組討論,隨后給予他們自由時間來各抒己見。例如,在進行“Food and culture” 這一單元泛讀教學時,我便會給他們這么一個問題:“Can you brainstorm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通過中美食物的文化差異的對比,學生發言踴躍,也對該篇章所談及的美國食物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補充法

適當的中西文化背景補充也是英語泛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閱讀前我往往會補充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讓學生熟悉篇章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為背景知識的不足很多時候會加大閱讀的難度,當學生已知的知識和本身經驗造成閱讀障礙時,我認為這一環節是至關重要的。當然,補充文化背景不單純糾結于文字的補

充,亦可通過電影、視頻、圖片展示等多種方式來進行補充。例如,在談論“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這一話題時,我認為,學習第二外語最大的用途在于實際應用,于是就給學生看了幾個簡短的視頻,都是英語情景對話演示的視頻,第一個視頻是“How to get to Nanjing road?”也就是 “How to ask directions in English(如何用英語來問路)”;第二個視頻是 “Introduce yourself” 如何介紹自己;第三個視頻是 “Reading signs” 如何來識別標示。此外,我還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國外標示的圖片,讓他們來猜測不同標示的含義,通過這些介紹,讓他們對于第二外語學習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也為接下來的篇章閱讀奠定了基礎。

3.人物或事件引入法

閱讀當中,往往會出現許多名人或眾多著名的大事件,然而,并非所有的學生都熟悉這些內容,所以,教師在閱讀前進行適當的引入是必需的。例如,談論到了“Margaret Mead: the world was her home”時,許多學生都納悶,“Margaret Mead”是誰,是做什么的,為什么世界是她的家?確實,這有點為難學生了,“Margaret Mead”(瑪格麗特?米德)是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而“人類學家”這個名詞卻似乎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關聯,我們也鮮少談論到這個名詞。因此,在熱身活動時,便需要引入與“瑪格麗特?米德”相關聯的背景介紹,諸如她環游了世界許多地方,幫助了許多人,為維護婦女權益而奔波等內容,使學生對這個人物及背景有所了解,才不至于使他們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去理解課文,起到了更多反作用。

4.學生闡述法

每一章的內容,我都會事先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當然,所謂的預習并不是事先將要閱讀的篇章進行生詞、語法查閱,而是根據篇章主題進行事先預習,學生可根據主題自由選擇一個題目進行闡述,可以是他們收集的相關背景資料,也可以是他們對此主題的看法,均可以事先準備,在課堂的熱身活動中,我便會邀請他們上臺來做“Presentation”。起初,很多學生都非常羞澀,不夠自信,他們不敢上臺,一來擔心自己的表達有誤,二來擔心同學的恥笑。后來,我鼓勵他們,不在乎你是否犯錯,我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勇氣上臺,將你的觀點展示給大家,甚至給他們舉例,教室只是個小小舞臺,你們都不敢上臺,以后走出社會,登上大舞臺你又將如何?學生受到了鼓舞,不再害怕犯錯,總是積極地搶先要上臺做“Presentation”。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積極尋找相關的文化背景,與老師、同學一起分享討論,在他們做闡述的同時,也使他們對閱讀的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減輕了閱讀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5.課后補充法

英語課堂的教學必定是有限的,尤其是泛讀教學,單純課堂的閱讀是不夠的,因此,利用第二課堂進行課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看英文電影、趣味英文圖片、閱讀大量的英文雜志報紙、收聽美國之音、英國電臺等廣播,參加外語角與不同的學生、外教進行交流,這些都能為學生補充更多中西文化背景知識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起到示范指點作用,課后更需要學生自己去“開墾”“收獲”,更廣泛地進行閱讀,了解不同風情、不同地域的文化內涵,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諸如,社會、新聞、熱點、地域文化、民族風情、地理、旅游、文化藝術等。鼓勵他們快樂地學習,增強閱讀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謝之君.文化中的語言與語言中的文化[J].外語界,1999(01).

[2]高壽生.泛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篇3

現代的英語教學除了要繼承傳統教學中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語言教學的目的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人類的交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還是一種跨文化現象。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際呢?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本族語言與非本族語言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的說話方式和習慣方式不盡相同。因此,在人們的交流中,如果按照自己在特定文化背景環境下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障礙或沖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真正學習和了解一門語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學習。就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其最終的交際能力的高低也取決于他對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因此,英語教學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上,使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背景,讓其真正能夠正確地使用這門語言。

1.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目的

要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跨文化教學,首先要充分了解其研究目的。即理解中西文化差異,適應文化沖擊,培養交際技能。

實現跨文化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是有差異的,通過發現對方的不同點,反過來加深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理解,從而做到客觀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發現差異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視大量的共同之處。其次,培養跨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初次與不同的文化接觸時,往往會受到文化沖擊(cultule shock),從而產生某種不適應。要使交際得以繼續下去,必須設法減緩沖擊、提高適應能力。再次,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技能。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走出國門或留在國內參與跨文化交際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在美國,除了在大學里設有這方面的課程之外,社會上,如商業界也有許多機構專門負責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以適應國際化社會的需要。

2.教學中跨文化教學的主要目標

想了解另外一種文化相當困難,而要在另外一種文化中做到行為舉止得體則更不容易,在語言學習中我們必須努力實現文化和知識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根據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目的來看,文化教學至少有以下幾個目標:

1讓學生熟悉文化差異。

在我國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只要會語言,對文化的理解可以憑常識和習慣去解決。不可否認,文化偶合的現象是存在的,如英語中Long hair and short wit.(頭發長,見識短);Idle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懶惰是萬惡之源)等與漢語的理解基本相同。然而,常識通常都附帶著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完全用漢語的習慣去理解英語經常會出現歧義。因此,在強調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必須提高語用能力,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2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超越其自身文化,并將事物看作是目標文化意愿成員。

不懂得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好這門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目的意義。

3.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英語教學多半只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只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教學上,學生就不可能學會語言的實際運用,也無法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授課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切實認識到文化沖突的危害性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把握英語文化知識教育的量與度,以及教學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非語言交際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它們不是真正的語言單位,但在生活和交際中有時候卻能表達出比語言更強烈的含義,一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往往代表著特定的含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加以重視。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文化內涵差異非常大。例如,中國人信奉“沉默是金”,認為沉默里含有豐富的信息,甚至“此時無聲勝有聲”,而英語國家的人對此頗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談時,聽者一般都會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神,以示聽者的認真和對說話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中國人不習慣于對方長時間地盯著自己看。

4.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

篇4

敦煌,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因此產生了燦爛輝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東六公里處的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是敦煌漢唐文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為西晉至東晉時期的墓葬,其中一座的明確紀年為年號,為東晉咸和4年公元3建興17年,是東晉時期涼的29年。

西晉是一個矛盾異常突出,變革空前急劇的年代華夏大地沒有形成穩定的中央集權,而是軍閥割據,風煙四起;但處于西部邊陲的敦煌卻未受中央集權更迭的影響,保持了人民的休養生息與經濟的相對繁華。西晉畫像磚墓的內容則是這一時期敦煌人民社會經濟及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的一個側面。

敦煌畫像磚墓與嘉峪關、酒泉的不同點是:其一:前者以墓葬照墻為施畫區域兼及內室,而后者以墓室四壁為施畫區域;其二是前者以神龕靈獸及歷史故事為主,而后者以生活和生產的場景為主。他們的共同點是二者均飾以復雜的仿木構彩繪磚雕,以象征高塢深堡的莊園門闕。從磚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民間繪畫的技藝以達到相當純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種宗教文化的影響而非常的活躍。這也為佛教文化的發展與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創造了條件。通過下面的參觀,一塊塊古樸的畫像磚,將把您帶到遙遠的天國,讓您親身感受一下古代敦煌民俗藝術的神奇與魅力。

篇5

論文摘要:我國加入WTO后,將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事務,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際的問題。而跨文化交際的實現,主要在于了解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不同點并具備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人類社會進人21世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間交往的增加,已逐漸形成全球化、國際化社會。在國際化社會環境下,跨文化交際已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跨文化交際的實現一般是通過兩方面來完成的。一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只有了解異國文化及其特點,擁有豐富的異國文化知識,才能使我們有效地找出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差異,才能做到既能說會道,又言之有物、自然得體,有助于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好地消除隔閡,更積極地融入到與對方的交流之中。二是要有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的實現,實質上主要就是通過語言交流這一重要交際手段完成的。如果一個人有著豐富的異國文化知識,但其外語語言運用能力欠缺,不能清楚、完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造成交際過程中話語信息傳遞的困難,那么,跨文化交際也是不能實現的。反之,如果有著較強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但卻不了解異國文化特點,沒有異國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文化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語言是文化形成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反過來又可以促進語言的豐富和完善。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世界經濟,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中,并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從許多方面參與國際事務。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都離不開跨文化交際。因此,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首先要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深刻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化的定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最先提出的。廣義上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可反映出鮮明民族色彩。不同民族、不同社會、不同制度國家的文化均有所不同。我們要實現跨文化交際,就要了解、區別中西文化的不同,就要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重視不同文化的學習。這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基本前提。

中西文化在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有著不同差異,它們是各自獨立的不同的文化體系。中華民族文化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傳統文化,而西方文化,特別是英美文化,由于歷史較短,主要屬于近現代文化,基督教文化。下面即幾種中西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

(一)文化背景差異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培養了自我抑制,慎重的民族性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往往以謙虛為美德,不喜歡自我展示;堅信有真才實學無需自吹自擂;往往提倡“滿招損,謙受益”。西方人則往往習慣于展示自我,以個人為本位。習慣于表現自我,自信、夸張,向他人展示自己,等等。在個人和集體關系上,中華民族向來主張把集體放在首位,提倡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個人的一個方面超過了集體方面,特別是美國文化往往倡導個人主義。有著“自助者,天助也”,“要敗事,找幫手”等說法。

(二)風俗習慣差異

當別人贊美你時,中國人的習慣是客氣一番。而西方人則比較坦率,聽到對他們的贊美時,首先會說“謝謝,”(Thankyouorgladtohearthat),如有不同看法時,可再用“但是,”(but一)來轉折。還有,中國人認為一些可以公開詢問的事情,如,年齡,收入,婚姻,行為去向等,西方人往往認為屬于個人隱私范疇,成為口頭交際的文化禁忌。

(三)宗教信仰差異

中國與西方也有著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文化,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各自的語言中。中華民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Buddhism)文化為主。佛教已經傳人我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人們相信人類問的一切都由“佛祖”在左右。西方文化中主要是以基督教(Chifstianty)文化為主,其影響最大。許多節日都與基督有關,如圣誕節(Christmas),感恩節(hTanksgivingDay),等等。

(四)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方式主要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因此,也常常滲透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西文化由于文化體系不同,思維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社會發展的道路不一樣造成的。長期的農業社會和小農經濟,促成了我國文化的民族心理,我們習慣于“三思而后行”,西方人則往往直來直去。我們的哲學思想強調綜合,西方的哲學思想強調的是分析。這就形成了側重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的差異。

從上面幾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沒有多種文化知識和對中西文化不同的了解,跨文化交際必然會遇到障礙。但是,異國文化知識只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一個前提條件。在跨文化交際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外語語言能力。

二、加強外語語言聽說能力培養

語言是交際的最主要的手錢,是一個理想的語言使用者對語言種種規則的了解。語言能力是“言者和聞者的語言知識”,這是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于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的。語言能力指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的能力。語言能力的形成,就是語法、語音、詞匯的知識在學習者大腦內在化的結果。跨文化交際語言能力(外語語言能力),就是與不同國家、社會文化集團成員交往時,能夠得體地解決說什么、怎么說,和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的能力。這一能力是后天習得的,是經過刻苦努力實踐取得的。

在跨國文化交際過程中,如果說話者語言能力欠缺,語言失準,表達不當,詞不達意,話語結構混亂,就會造成交際過程中話語信息傳遞的困難,妨礙有效交際的實現,不但達不到我們預期的交際目的,有時還會引起一些誤解,導致交際中斷或失敗。

因此.我們要想實現跨文化交際,滿足跨文化交際的需要,除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異國文化外,還必須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即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

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途徑完成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們國家一直十分重視外語能力的培養。外語課程從小學連續開到中學、大學,在大學里又連續開四個學期,其課程開設長度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但也同時說明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時間的事情,學習外語語言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國現在各級各類大學每年培養出的許多具有外語能力的各行各業人才,正在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對外交流的主力軍,在各種涉外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擔當著重任,這說明我們的外語課堂教學成績是很大的。

但是,外語能力與外語語言交際能力是有區別的。外語能力的概念是籠統的、廣泛的;可以包括書寫能力,文字翻譯能力,及語言交際能力。本文所述的外語語言能力,系指口語交際能力。多年來,盡管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了許多具有外語能力的各種專業人才,我們在專業人才的外語語言能力培養方面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國學生目前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并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的甚至還考上了研究生,具有了一定的外語能力,但外語語言應用能力仍然很差。有人在口語交流中甚至回答不了外國人關于“早飯你通常吃什么?”這樣簡單的口語問題,原因在于學生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饅頭和稀飯”的詞語。這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托福考試成績很高,在國外餐館卻不會要一杯咖啡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時間卻已經過去了20多年,形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我們要想順利地進人跨文化交際全球化時代,從現在起就必須重視加強外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即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否則,我們將落后于時代。

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培養,即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呢?筆者以為我們可以在現有課堂教學基礎上進行如下改革嘗試。

(一)加強課堂互動,重視口語交際能力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現在的外語口語交際能力水平及新形勢的要求,在現有的條件下,爭取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更多地外語環境,讓學生課堂上有說外語的機會,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形成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

(二)改革課程設置,增加口語課時

我們應該調整目前的課程設置,適當地增加外語口語課,進行一些專門的口語會話練習。理想的外語口語會話課應該是一個模擬的小社會,沖破時空的限制,將各種人物,事件,場合較系統地搬進課堂,進行實際模擬交流練習,這樣可以達到真正提高學生交際能力之功效。

(三)改革考試形式,增加口語測試項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a级小龙女乱理片| bt√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日本亚洲娇小与非洲黑人tube|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xxxxx日韩| 怡红院亚洲色图|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国产111111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少妇饥渴XXHD麻豆XXHD骆驼|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free性泰国女人hd|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自拍欧美在线综合另类|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一级在线|欧洲|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免费v片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一级片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你懂的在线免费观看|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老板在娇妻的身上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