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壓瘡病人護理問題范文

壓瘡病人護理問題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8 10:12:0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壓瘡病人護理問題,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壓瘡病人護理問題

篇1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腦卒中;壓瘡預防

循證護理是以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護理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運用現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為患者服務[1]。是神經內科老年腦卒中病人如何避免壓瘡發生的一個護理難點,我科在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對21 例腦卒中病人實施了以實證為基礎的循證護理,采取相應的預防壓瘡的措施,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腦卒中患者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齡61~87 歲,平均年齡72 歲,其中缺血性腦卒中16 例,出血性腦卒中5 例。住院臥床時間10~40 天。

1.2 方法

運用循證思維方法對21 例患者在并發癥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提出問題,針對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制定護理措施。

2 循證護理

2.1 循證護理問題

2.1.1 護士缺乏壓瘡預防知識

對壓瘡防治的新進展了解不夠,知識觀念陳舊落后,表現為預防壓瘡的知識老化,評估不到位,收集不到有效資料,醫護人員缺乏壓瘡有關知識是壓瘡防治的主要障礙之一。對重癥患者的壓瘡預防缺乏經驗和信心;對患者引起壓瘡局部皮膚的情況交接班不到位。

2.1.2 病人家屬缺乏壓瘡知識

壓瘡的發生、發展與病人及家屬掌握的醫療知識和護理知識的多少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2.1.3 病人自身狀況

有無易患因素存在。腦卒中臥床病人反應力、活動能力、感覺功能等都較差,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因此存在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問題,需要循證。

2.1.4 根據臨床經驗及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家屬的需求,提出:①壓瘡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②如何對壓瘡高危病人進行評估?③如何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膚受壓?④如何變換?⑤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⑥如何做好易引起壓瘡局部皮膚的情況交接班?

2.2 循證支持

根據存在的護理問題,檢索相關文獻,查詢近10 年的文獻。按照檢索關鍵詞壓瘡、護理,在數據庫中檢索國內相關資料10 余種,共200 多篇文獻。根據檢索的文獻提供的證據,我們對其中老年腦卒中患者致壓瘡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查詢發現: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主要危險因素[2]。應用循證醫學的科學的評價方法,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實用性等做出了具體的評價,最后選定7篇文獻,用以指導我們的臨床護理決策。

2.3 根據循證依據結合臨床制訂護理措施

2.3.1 加強護理人員對壓瘡知識的學習

護士長利用床頭交接班或晨會時評鑒在班護士對患者壓瘡的評價和預防措施實施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或在護理質量檢查時抽查壓瘡預防干預的質量。并組織護士學習壓瘡的相關文獻,介紹《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不斷更新觀念,學習引用新的護理方法,讓護士掌握壓瘡的危險因素評估和防治方法。

通過對護士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護士對壓瘡的認識、重視程度和防范意識是預防壓瘡的關鍵,是有效護理干預的一部分。

2.3.2 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屬常有患了腦出血不是死、就是殘的錯誤想法。病程長、生活不能自理者,認為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而悲觀失望,喪失生活信心。要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利用一切機會與患者交談,用自己的言語、行為和表情去影響并改變患者的錯誤認識,給患者鼓勵和支持,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并且因勢利導,有效地為患者排憂解難,使其始終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地接受治療和護理。給病人及家屬介紹有關壓瘡防護知識,提供相關信息,如:如何促進病人的自主運動,局部減壓、翻身的技巧等。對病人及家屬解釋壓瘡危害和必要的個體化的預防程序,供病人及家屬了解壓瘡產生的基本原因,對預防程序給予合作。 2.3.3 積極評估易患因素

以我院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作為危險因素預測工具,并對每個入院病人進行評估并建檔,對得分低于16 分的病人每天評估,低于12 分的每班評估并建立皮膚護理單。根據不同壓瘡發生的風險系數為病人安置床位。對壓瘡發生風險高的病人直接采用壓瘡防護氣墊床,減少人為搬動的次數。對有壓瘡發生風險的病人確定一個最基本的、個體化的運動計劃,通過有規律的改變病人的,進行局部減壓。

2.3.4 有規律的變換

有報導當組織承受70.3 mmHg壓力下持續2 h以上,即可發生不可逆轉損傷[4]。因此我們提供自制能降低局部壓力的“U”型墊置于患者的尾骶部,幫助和指導患者使用,并每30~60分鐘移動1 次“U”型墊放置的位置,改善受壓部位的壓力。坐位時床頭抬高取5°~30°[5]以減少剪切力,仰臥位時左或右斜30°[6],經常更換,必要時使用充氣式床墊,定時減壓。

2.3.5 基礎護理

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大小便護理,保持全身皮膚,特別是會清潔干燥,使用便器時輕拿、輕放,衣服、被子盡可能使用透氣性好的柔軟棉制品。進行皮膚護理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皮膚情況,做好及時的評估,給予護理干預。

2.3.6 增加營養

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內在因素[7]。良好的營養狀況對壓瘡的預防和促進創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因此對可進食的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 膳食,對不能進食者可靜脈滴注白蛋白、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達到營養治療的目的,增強患者體質,達到預防壓瘡的目的。

3 小結

21 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運用循證護理方法護理后,壓瘡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下降,除1例老年患者因原有基礎疾病多,此病人高齡全身營養狀況差,加之腦疝出現,不宜翻身所致。我們采用循證護理理論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結合臨床經驗,考慮患者需求,尋找了最適合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護理方案。結論:使患者壓瘡發生率明顯降低,不僅提高了腦卒中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保障了醫療安全,減少了住院時間及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護理人員也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蘭,等.臨床循證護理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3,18(4):254-256.

[2]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0-21.

[3] 葛兆霞.壓瘡護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2):80-82.(1):15-18.

[4] 白姣姣,馮秀卿.老年人褥瘡護理及治療進展[J].現代護理,2002,8(10):780-781.

[5] 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防治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

篇2

摘 要 目的:探討壓瘡督查小組的成立對帶入性壓瘡治療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帶入性壓瘡病人100例,并成立壓瘡督查小組,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由壓瘡督查小組對病人進行督查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的壓瘡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病人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壓瘡督查小組的成立能顯著改善病人壓瘡治療效果,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壓瘡督查小組;帶入性壓瘡;護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86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used in pressure sores patients

ZENG Yun-xia,DUAN Hong-xia,PAN Xue

(Xili People′s Hospital of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55)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on therapy outside the hospital into pressure sores.

Methods:100 pressure sor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establishment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

Results:The therapy effec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ervision team pressure ulce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ld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nto sexual pressure sores effect extremely 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have the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essure sores inspector team;Pressure sores;Nursing;Effect

壓瘡也被稱為壓力性潰瘍,是長期臥床病人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是由于病人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機體血液循環受阻,組織營養缺乏,導致皮膚組織受損,甚至壞死而失去正常功能[2]。長期臥病的病人,若在家中護理不到位,極易引發壓瘡,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嚴重者還能引發感染,甚至危及生命[3]。為此,我院成立壓瘡督查小組,對帶入性壓瘡病人進行全程檢查護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帶入性壓瘡病人為研究對象,男67例,女33例。年齡55~70歲。Ⅰ期壓瘡64例,Ⅱ期壓瘡24例,Ⅲ期壓瘡12例。將病人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壓瘡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護理方法

2.1.1 對照組 給予壓瘡分期護理。(1)Ⅰ期壓瘡。防止壓瘡部位繼續受到壓迫,增加病人的翻身次數,對易受壓部位的皮膚定期做好局部按摩,使用皮膚透明貼或減壓貼保護[4]。(2)Ⅱ期壓瘡。要著重保護皮膚,避免感染,未破水泡不要摩擦,以防破裂感染,要讓其自行吸收,直徑>2 cm的水泡,要用無菌注射器吸出內部液體。(3)Ⅲ期壓瘡。要清潔創面,把壞死組織去除,以保持引流通暢。對于潰瘍較深、引流不暢者,應用3%過氧化氫液沖洗,以抑制厭氧菌。(4)感染創面的處理。定期采集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及藥物過敏試驗,每周1次,按檢查結果指導用藥。

2.1.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1)成立由內科、重癥醫學科、骨科護士長組成的壓瘡督查小組,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2)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壓瘡護理流程,指導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促進壓瘡痊愈。(3)制定案例調查表,了解并記錄病人壓瘡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壓瘡護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對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共同會診,探討治療方案,以保障治療的有效性。(4)小組定期開展壓瘡新知識學習,請壓瘡防治及護理產品公司上門講解新產品的使用方法。(5)采用循證護理措施,查找出切實有效的護理措施,小組成員共同論證,以不斷提高壓瘡護理質量,防止壓瘡惡化、感染。(6)對壓瘡痊愈出院病人進行跟蹤調查,給病人及其家屬反復講解壓瘡防范重要性,防止壓瘡復發,并作記錄備案。

2.2 評價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病人壓瘡愈合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壓瘡愈合情況包括痊愈、好轉、惡化等。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 結 果

3.1 兩組病人壓瘡愈合情況比較(表1)

4 討 論

壓瘡已成為長期臥床病人的頭號“殺手”,對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痛苦,同時加重病人經濟負擔。由于病人病情復雜,加之,護理人員壓瘡護理知識陳舊,操作不一致,不能正確地評估病人壓瘡危險及嚴重程度,缺乏主動、有針對性地個性化護理措施,造成帶入性壓瘡治愈率低[4]。

成立壓瘡督查小組后,病人皮膚管理情況都在督查小組監控中,通過班班督查,嚴格管理,及時發現壓瘡護理中的問題與不足,并及時進行解決與改進,有效地避免了壓瘡的惡化,管理上的重視也同時帶動了護士責任心的增強,工作更加認真負責,增加了對壓瘡新護理知識學習積極性,觀察組患者壓瘡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壓瘡愈合過程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壓瘡督查小組的建立,改變了護士以經驗和直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小組采用循證護理措施,以最新、最有效地理念和方法指導壓瘡病人護理,同時,加強宣教,讓家屬、照護者了解發生壓瘡的后果和易發因素[5,6],掌握壓瘡護理知識、技術方法,提高自護能力,減少壓瘡再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侯春林主編.褥瘡治療和預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130-139.

[2] 祁俊娟.壓瘡的護理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0):105-107.

[3] 張秋麗,張 瑩.壓瘡的護理及治療[J].現代護理,2010,7(8):93-95.

[4] 李麗敏,高長枝.100例褲瘡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學,2009,29(4):300.

[5] 黃小萍.老年人壓瘡的預防及護理[J].家庭護士,2011,6(2A):3.

[6] 陳 軍,劉文清.淺談壓瘡的發生與防護[J].西南軍醫,2011,4(6):77.

篇3

關鍵詞 循征護理 神經外科 翻身受限 壓瘡預防 應用研究

循證護理(EBN)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現逐漸被我國護理人員接受并應用。其核心內容就是運用現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為病人服務。它在褥瘡防治中有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1]。2008年1月~2010年1月對神經外科長期臥床翻身和翻身受限的患者壓瘡預防進行了循證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翻身和翻身受限的患者473例,男246例,女227例,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51歲,按身體狀態及營養狀況作為對其易患壓瘡的評估,均符合極易患壓瘡的對象。

循征護理實施方法與步驟:神經外科昏迷及偏癱病人多,長期臥床,皮膚營養條件欠佳,翻身受限,大小便失禁。以上473例病人均存在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問題,為了預防壓瘡的發生,將護理問題定為在神經外科翻身和翻身受限患者的壓瘡預防。

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尋找國內外關于壓瘡預防方面的文獻,查閱有關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科研證據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慎評審:查詢發現: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不良是產生壓瘡的主要危險因素[2]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氧時,溫度升高將增加褥瘡的易發性[3]預防壓瘡時抬高病人床頭不應>30°,半坐位時床頭抬高45°病人最易滑動,增加骶尾部剪切力,5°~30°為宜[4]。應仰臥翻身左或右斜30°,有資料表明按摩無助于預防壓瘡,且對己發生紅腫的組織有加重損傷的危險。國外護理學者認為,積極評估患者是預防壓瘡關鍵的一步,要求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性因子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嚴格使用評分法對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壓瘡的發生率明顯下降50%~60%[5]。要嚴格評價所收集的證據,使護理人員應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做具體分析,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臨床應用進行認證,以指導臨床。

將所獲得的證據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病人需求相結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①積極處理原發病,為壓瘡預防創造條件。②改善營養狀況,合理補充營養成分,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昏迷病人盡早置胃管給予高能鼻飼。③睡氣墊床,有利于分解壓力。④床頭抬高30°保持床整、干燥、無碎屑。⑤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⑥應定時翻身,根據病情及局部皮膚受壓情況決定翻身間隔時間。一般每2小時翻身左或右斜30°,使用動態翻身卡記錄,并注意保持身體穩定及墊空骨突部位,并盡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但對水腫、出汗、高位截癱的患者需0.5~3小時翻身1次。⑦嚴格交接班制度,班班交接。

實施護理計劃,并通過動態評審的方法監測效果。首先組織護士學習壓瘡防治知識、提高護理人員重視和預防意識。其次,應用壓瘡評分法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最后,有效實施護理計劃并隨時評價效果。2008年1月~2010年1月運用循證護理進行壓瘡預防取得了滿意效果,住院病人無一例壓瘡發生。

討 論

EBN以護理研究為依據和臨床實踐創定指南,它的實施使每個護士應用循征護理的方法去護理患者。其重要性表現在3個方面:①鼓勵護士參與醫療干預。②能發現護理問題并有解決措施。③發展并使用標準語言描述問題。EBN強調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病人需求相結合,促進直接經驗和間接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注重終末評價和質量保證,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節約衛生資源。

參考文獻

1 般美杏.老年患者發生褥瘡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護理研究,2001,10(5):258.

2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1,17(1):20-21.

3 陳又新,譯.李鈞,校.輪椅座墊對壓力和皮膚溫度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86,5(5):206.

篇4

方法:將我院骨科625例壓瘡高危人群按入院的先后隨機分為觀察組301例實施常規翻身;實驗組對翻身間隔時間、、工具、效果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循證,觀察兩組的壓瘡發生情況。

結果:觀察組壓瘡的發生率及各分期所占比均低于對照組,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生率的比較X2=3.821,P

結論:循證護理應用在骨科病人翻身中,科學有效地正確翻身,減少壓瘡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骨科病人翻身預防壓瘡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9-02

對于骨科病人來說,65%-75%患者均需臥床休息,壓瘡預防一直是骨科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骨科護理工作中的難題[1]定時翻身變換減壓是壓瘡預防的主要措施[2],因翻身能有效的轉換骨突部位的壓力,但翻身時病人經常因疼痛依從性差、或的不適難以維持理想的,工具的應用不當預防效果欠佳,時有壓瘡發生。2011年以來我科對翻身頻率、翻身、翻身輔助用物、翻身效果評定進行循證護理,減少壓瘡發生。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骨科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將2011至今所有入院病人篩選出高危人群625例,男435例,女190例。年齡0-96歲,平均年齡51.6±3.21歲,其中椎體壓縮性骨折76例,脊髓損傷22例,股骨頸骨折86例,股骨干骨折85例,脛腓骨骨折187例,骨盆骨折45例,雙上肢骨折124例。將625名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301例和對照組324例,經統計學分析2組在性別、年齡、病種、病情及全身慢性疾病上無差異。

2方法

2.1觀察組:常規翻身。

2.2實驗組對翻身間隔時間、、工具、效果評價標準進行循證護理。

2.2.1循證護理問題。依據骨科病人疾病的特點及治療要求,進行分析提出與骨科病人翻身的相關問題:①如何確定翻身頻率;②什么是有效翻身;③怎樣選擇翻身用具;④怎樣判斷翻身效果,總而言之,如何規范、高效、減輕痛苦為病人翻身,減少壓瘡發生。

2.2.2循證支持。根據提出的問題萬方數據庫進行查閱文獻,共58篇文章,文獻資料進行理論分析、評價,查詢發現:①徐晶認為翻身頻率必須依照對皮膚的觀察而定,如果皮膚的色澤改變持續出現,則翻身頻率應該增加[3]。于瑛認為當皮膚因長期受力表面皮膚完整,并未出現顏色改變時,可能皮下組織已經發生缺血\缺氧的病理改變,而出現黑紫色時,則暗示皮下組織更嚴重的損傷。②陳茜認為90度翻身對外踝\粗隆部位產生很大壓力,提出應仰臥位翻身左或右斜30°,已達減壓目的。李勝認為仰臥位時骶尾部所承受的壓力是5.33-8.0KP,是發生壓瘡的主要部位,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30°的角側臥,受壓部位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1/2,現已作為一種預防壓瘡的方法廣泛使用。③翻身工具;汪方正等認為翻身時用軟枕墊背部難以維持病人翻身后的,影響翻身效果,用R形翻身墊與病人背部相吻合,增大背部皮膚與R形墊接觸面積,減少單位面積的局部壓力,能較長時間保持有效的翻身,防止側滑,減少背部剪切力。王榮琴等設計漏斗形減壓護具保護長期臥床病人足部,預防足部壓瘡。④翻身效果:張慶玲等認為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分鐘紅斑褪色,不會形成壓瘡,若持續發紅,表明軟組織損傷。

2.2.3循證護理措施。病人入院時,由組班護士接待并依據我科2007年設計的骨科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通過病人的年齡\受傷部位,活動能力,局部皮膚受傷情況,床上使用便器的配合能力以及家庭支持系統和病人翻身的依從性等幾方面進行整體評估,對高發部位皮膚狀況局部評估,皮膚彈性好,用手指按壓,快速反彈,肌肉飽滿,骨突不明顯,局部沒有汗液等潮濕刺激,骨折處輕度腫脹未波及臀部,每2-3小時翻身一次,或利用床上拉鉤抬臀5-10次/小時,每日數次,每日檢查評估受壓皮膚一次,鼓勵患肢自行改變增加舒適;皮膚彈性差,干癟起皺,骨突明顯,外包一層皮,出汗多,時有潮濕,髖部骨折腫脹明顯,瘀斑、起水泡。每30-60分鐘翻身一次,受壓皮膚發紅,壓之不褪色者,雖然皮膚未破,但我們應引起重視,有研究此階段可能發生皮下組織損傷,多種交替進行,紅斑局部避免再次受壓,并填寫皮膚交接單,班班交接,床邊懸掛翻身卡,卡上詳細記錄紅斑部位、大小、顏色程度、翻身間隔時間、簽名。交接班時,書面詳細交接,床邊嚴格交接,口頭重復交接,責任到人,直至紅斑消退。病人仰臥位、左右斜側30°角,R形枕墊于背部,兩邊加床檔,R形枕的直角邊緊靠于床檔,防止側滑,保證病人的安全和舒適,抬高床頭低于30°,減輕剪切力對骶尾部的作用。

3結果

如表所示,觀察組壓瘡的發生率及各分期所占比均低于對照組,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生率的比較X2=3.821,P

4結論

循證護理的方法已被臨床多個護理領域應用,深受護士們的喜愛,通過循證過程,促進護士不斷學習,獲得新知識、新技術,用科學、經濟、有效的護理服務為病人護理。骨科病人翻身中翻身頻率、翻身工具、翻身、翻身效果評判標準進行詢證,提供科學有效的翻身護理,由表可見兩組壓瘡的發生有明顯差異,觀察組壓瘡的發生少于對照組,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崔亞林,趙賓蘭.孫網鳳等.骨科壓瘡預防管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1):1000-1001

篇5

【摘要】 對象 壓瘡病人 原因分析 壓瘡發生病人年齡大,長期臥床,抵抗力低下。管理對策 壓瘡風險病人實行三級督導管理,采取預防治療措施。

【關鍵詞】 壓瘡;分析;評價

近年來,國內外對危重病人壓瘡的認識和防治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對發生壓瘡的觀點及預防的重點存在某些差異。我國護理資源不足,常常在病人出現壓瘡時才采取護理措施,而不是運用護理程序去發現和解決病人問題。如何根據我國現狀,提高預防危重病人壓瘡的有效性是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加之長期臥床,極易發生壓瘡。一旦發生壓瘡,不僅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經濟壓力,也會增加護士的工作負擔,嚴重時可繼發感染引敗血癥而危及生命。絕大多數瘡是能夠預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嚴重負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營養不良,損傷后自身組織修復較困難;急性期大量腦出血的危重病人,需嚴格限制翻身,用現有的護理手段難以預防壓瘡的發生,造成難免壓瘡。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壓瘡都歸咎于護理的不當。危重病人的壓瘡護理質量可直接反應一個科室,一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和護理專業水平。危重病人是院內發生壓瘡的高危人群。 現就我院院外帶入壓瘡36例綜述如下。

一 對象

我院2011年1―11月住院病人20153 例,共帶入壓瘡36例。

二 原因分析

1―11月上報壓瘡發生病人平均年齡65歲,多發生在內科系統及重癥監護病房,病人病情重,生命體征不穩定,基礎病復雜,多為糖尿病,心臟病,腦外傷,導致長期臥床,抵抗力低下。壓瘡高危評分12分的占9例,10分的占6例,∠10分的占21例。難免壓瘡13例,通過科室針對采取相應的壓瘡預防及治療措施,1―11月壓瘡病人出院20例,其中治愈4例,好轉9人次,未愈7人次。

三 管理對策

1 科室正確評估危重病人 :把積極評估病人情況作為預防壓瘡的關鍵步驟,要對病人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壓瘡評分法對高危人群危險因素進行評估,24小時上報護理部。醫院護理部加強臨床督導和審核,制定防范措施:①建立三級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制定護理質量標準。根據醫院質量管理目標,成立了護理部―護士長―管床護士,質控三級質量控制網絡。護理部依據二級醫院等級評審中對護理質量、技術水平的要求,制定護理質量標準及考核方法,并在應用中不斷修訂、完善。②健全風險管理組織,強化風險意識。采取全員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訓方式,盡量減少風險,對風險實行主動管理。。③加強三級督導管理,建立三級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饋流程。成立質控小組,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的管理理念,注重細節的管理。每季度舉行風險討論會。

一級督導:適用范圍和內容: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風險評估1―3分,病人發生難免壓瘡(壓瘡評分8―10分)和非難免壓瘡(Ⅰ°壓瘡、評分12―14分),由責任護士進行督導,采取防范措施。

二級督導:適用范圍和內容: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風險評估3―5分,病人發生難免壓瘡(壓瘡評分6―8分)和非難免壓瘡(Ⅱ°壓瘡、評分10分―12分),發生意外事件未引起后果,由護士長督導,采取防范措施。

三級督導: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風險評估>5分,病人發生難免壓瘡(壓瘡評分

④開展護患溝通技巧培訓,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⑤采取了走動式管理。對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較差的護士,要加強檢查、督促、指導。⑥堅持持續護理質量改進與護理風險管理結合原則。各科室質控小組每周對照考核標準檢查1次;各班護士日常工作中自查自糾;護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了解察看,每個月組織護士長分組、分項、交叉檢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

2 各種減壓設備的應用

2. 1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和摩擦 :每2h為病人翻身拍背1次,對于水腫、感覺麻木等危重病人需增加翻身次數。采取側傾30度方法預防壓瘡,當人體側臥與床成30度時,有利于人體骨突起部位壓力分散和血液流動,能降低壓瘡發生的風險; 避免損害皮膚角質層,防止病人身體滑動。

2. 2 分隔式氣圈 可以使身體局部懸空并使分隔帶處皮膚不接觸氣圈。

2. 3 電動防壓瘡氣墊床 通過交替充放氣方式,不斷改變危重病人的受壓點,縮短局部受壓時間。

2. 4 防壓瘡涼液墊 使用涼液墊,利用墊內液體流動,減少局部壓力,降低局部溫度,減少耗氧。

3 壓瘡重在預防 對能輕微活動的危重病人,每日應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以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發生。 指導有效深呼吸,增加身心舒適感;指導并協助雙上肢主動旋轉、屈曲、伸展等活動; 協助下肢被動活動 髖、膝、踝關節作相關的屈、伸、轉等被動活動,開始動作應緩慢放松,每次二十分鐘。 4 清潔護理 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皮膚;禁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 5 瘡面的處理和保護

5.1 先檢測潰瘍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觀(肉芽組織,壞死痂,腐肉,滲出),再根據創面情況選用不同清創方法進行清創,用37℃的溫鹽水沖洗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和異物,減輕感染促進愈合。

5.2 對未破的水泡,消毒后用無菌紗布保護;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內液體,再涂上藥膏,無菌紗布保護。對創面較大滲液較多者,根據紗布潮濕情況,適當增加換藥次數。 5.3 滲出液中膿液較多的創面處理 對膿液較多的創面,下墊橡皮單,用生理鹽水自上而下反復沖洗創面至清潔。

6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準確記錄,每次換藥時對傷口進行評估以制訂和修改計劃,提高護理質量。

6.1 加強責任心 護士應加強責任心,提高對壓瘡危害性的認識,減少由于護理工作失誤而造成壓瘡發生。

6.2 建立翻身卡 壓瘡預防的重點在加強護理管理上,重視基礎護理,床頭掛翻身卡,翻身后記錄時間、及皮膚情況。

6.3 護士長巡視病房時,觀察患者皮膚情況,檢查翻身卡填寫的準確性和措施的合理性,保證臥床患者翻身卡的使用得到落實。

6.4 使用翻身卡,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皮膚護理的方法和重要性,對護理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使患者的護理得到全程、有效的管理。

6.5 心理護理 對病人同情、理解和關心,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病人減少受壓和摩擦,配合治療及護理。加強護士的心理品質修養。

7 環境管理 病室每日通風,減少人員流動,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拭擦。

8 飲食護理 營養不良使皮膚彈性降低,增加壓瘡發生的機率,延遲創面愈合及疾病的轉歸,免疫力降低等。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膳食結構,加強營養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yy9099|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sihu永久在线播放地址|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四虎影院在线播放视频|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免费影视|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国产v在线播放| 黄色软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小视频|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欧美色图在线播放|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91制片厂制作传媒免费版樱花|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色|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把胡萝卜立着自己坐上去|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日韩美女片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免费| 色吊丝永久在线观看最新免费|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黄色免费网站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