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8:08:3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服裝設計的培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在服裝設計中采用寓意性設計也會獲得不凡的效果,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太陽、月亮、花草樹葉、海洋生物、圖騰信物等自然景物和人為物象進行專題設計,培養學生的才智與情懷以及學生獨到的藝術情感與創意風格。疊加羅列性設計中的聯想疊加羅列采用,不單純是依靠理性的推斷順序而依次羅列,更多的是靠起伏不定的情緒和情感通過不同的思考過程來完成聯想的,如在沉思、遐想和夢境等的思維形式與過程中,所聯想的內容形態有些是漸進相關的,有些則是大幅度地伸縮變化,以致使物象多個和多層次的聯想交織構合在同一個設計的平面或立體中,使設計本身的容量和內涵增多。像畢加索將不同時空、不同景物賦予不同的表現形式所產生的獨有的藝術精品。聯想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潛能,優秀的學生可以將聯想縱橫羅列發揮到極致,充分顯示學生的才華。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想到的各種形態加以變化處理引用,如何經過獨特手法的排列構成,產生出唯美獨創的高檔服裝。各類線條形狀以及材料和形式,都可以組合形成有魅力的服裝外觀,其中著意刻畫和突出局部細節,以及所構成的整體效果,必然可以充分地表達學生們的創意。當然,教師要告誡學生,聯想的羅列需要精心選擇和巧妙組合,單純的堆砌是不能組成優秀服裝設計的。變異性聯想設計過程中的構思并非一成不變,因為人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種種因素會導致聯想思維產生變化。或是跳躍性的思索,或是有關聯想和無關聯想的變更,也可以理解為變異。由于這種變異的思維或許因沒有按照一定的軌跡進行而未達預期結果,但卻可能尋到和產生更為振奮人心、離奇多彩的靈感與方式。如學生在苦思冥想的設計構思中,尤其是想擺脫服裝式樣中單純的模仿和跟隨時,這類聯想的變異無疑會給那些善于把握時機與靈感的學生以新的創造機遇。多維性設計中的聯想思維除上述幾種方法外,還應注意引出新視覺的聯想媒體,即對聯想物形以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掘探索,對通常想到和習慣采用的視覺角度加以調整移動,以便設法發現新的視覺景觀和視覺效果。當聯想的形象在學生腦海中沉浸過往后,有意識在眾多的物象或某一物象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重新選擇,從而產生出理想新穎的設計。將聯想的多維性思路用于服裝的設計上,一定會造就諸多新穎的款式。
人工色彩的聯想,如對建筑、輕工產品、工藝產品和日用產品等人工配制的色彩所進行的聯想引用。對世界各民族服飾色彩包括中國民族和外國民族的服裝色彩及裝飾用色的接納采用,也屬服裝設計的聯想之列。形態聯想形態的聯想在設計中是運用廣泛的,因為人類所謂的創造發明一方面是來自本身的思維獨創,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對自然形態與人為形態的特殊感悟。有關形的聯想彌補了人腦單一的空想,而使想象的世界有了眾多參照的形象依托,使人利用所聯想到的各種形態去制造發明豐富多彩的形態。可以這樣認為,人所想象的形態是有限的,而現實自然所賦予的形態是層出不窮、變幻無限的,所以說引用自然界的物質與精神的品質是聯想設計取之不盡的構思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從自然中聯想,可以動物、植物、生物和景物等來分別進行聯想。像龍、虎、雞、鵝、斑馬等動物形象以及玉蘭、荷花、馬蹄蓮、郁金香等花卉形象,還有各種魚類貝類等海洋形象和自然中的其他各類形象,只要經過藝術的思考推敲,其外部與局部的各種形態都可一一化作人們觀賞享用的藝術極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在服裝設計中,尤其是在一些表現創意的服裝中,廣泛地引用聯想的手段,借鑒和采用自然景物及人為形之已不足為奇,并被諸多設計者鐘情,屢屢成為藝術情感與才能的揮灑之作。無論是外國設計大師的郁金香、鳥籠和藤蔓的時裝外形,還是中國設計師的雞冠花、花籃和故宮、長城的服裝樣式,都深深蘊涵著對大自然的崇尚和對文化藝術的禮贊,從而使這類題材形態的聯想運用在服裝設計中,經久不衰。
材質聯想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材料的選用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如何選擇確定便成為實現設計的關鍵。材料表面質地是一種視覺語言,不同的質感具有不同的情調和觀感,因而,設計中選材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設計作品的成功或失敗。學生在挑選理想的材質時,實際是一種聯想的思考過程,將自己見到、接觸到或是能想到的所有材料的表面形式都加以回顧搜尋,最終,用個人的審美傾向來確定。像粗細硬柔、光滑不同的肌理和紋理等自然材質或人工材質的采用,都能為設計增加新的內容。在服裝設計中,可以讓學生竭力地通過聯想的思考去尋找不同的材料,如:從遠古的服飾到現今的穿著,從外國的時裝到中國的民間衣著,所有穿的、用的、土的、洋的,甚至被人遺棄的各種材料,都可能在學生們的藝術理想的加工構合下成為服飾的主料或飾件。學生只要去想,是無所不能的。綜合聯想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之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聯想的思維訓練,即進行服裝專題設計的訓練。如:教師在課堂的黑板上畫一滴水的造型讓學生進行聯想設計,要求在一節課中設計出20個款式圖。這時,教師并不講出這是一滴水,而只是說根據這一圖形進行聯想設計即可,目的在于開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的學生聯想到水滴狀的服裝造型,有的學生聯想到水滴狀的圖案,聯想到水滴狀的裝飾物的點綴,還有的學生進行深一層次的聯想,如將水的意境融入到服裝中去設計、去演繹。教師不斷地通過專題設計的訓練,讓學生從顏色、形態、材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通過歸納、組合、穿插搭接、重新選擇等手段進行服裝設計整體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聯想設計能力得以提高。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直覺和美感都離不開想象的參與。因此,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發展和提高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聯想設計能力,學生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服裝。
作者:侯慶兵 單位: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關鍵詞:高職高專生;職業素養;綜合素質; 技能競賽; 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1-02-0138-03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Skills and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Quality in the Training of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CAO Chun-nan(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57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number of apparel design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social effective demand has n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the recruitment unit is difficult to recruit graduates. These qualities, awareness level, including order, cooperation and respect for consciousness, from the technical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garment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ive apparel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skill competition; garment design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v
Internet :.cn
職業技能競賽對于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來說,是一個補充和激勵的機制。事實上,很多專業課程理論的學習對學生灌輸過多,學生一直在被動的接受,沒能把學校的學習和將來的職業掛鉤,只把課本當作概念來學,自己思考的空間太小,沒有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體會,就沒有渴望學習的動力,更不可能把知識變成一種意識和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通過比賽,可以使學生們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整合并運用,進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服裝設計與工藝的技能競賽是展現學生專業技能素質最直接的平臺,它展現出了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真實體現,服裝設計定制工包括服裝理論、服裝設計、服裝制版、服裝立裁、服裝工藝等諸多方面,技能競賽的培訓有利于提高學生本專業的綜合素質。由開始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創新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合作及表現技法綜合的比拼,不僅鞏固知識,磨練意志,更開闊了眼界。參賽的同學們還可以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的培訓和比賽過程中充分的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當今人才需求環境的前提下,重新定位自己,樹立科學地學習目標,做出未來就業崗位和方向的正確選擇,為了日后在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個過程不是個獨立的程序,是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共同協作,實現“三方共贏”,鏈接這三方關系的紐帶就是――職業技能競賽。
一、競賽文化引領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導向式教育
“競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從在校開始,打造核心競爭力,培養學生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提升社會的適應性,實現職業技能競賽學習過程上與企業競爭就業工作中的無縫對接。在此當中我們要強化實踐服裝設計定制工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大學校以培養職業技能能力和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為本的教育特征: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力量,教師成為教與學的輔助力量。一方面,把競賽帶到課堂之外,通過模擬練習職業技能競賽練習題,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不斷踐行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觀念,以此作為教學環節的延伸和補充;另外一方面,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大量的加強實踐課程環節,特別是職業實踐和技能環節的特訓和練習,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的方式融入到教學,把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與個性發展,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結合起來。
“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教改革理念,已經滲透到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高職畢業生,將是生產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也是企業未來創新的主導力量,因此不僅要有適度的職業專業理論知識,職業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是服裝專業學生謀生就業的根本,全國性的競賽活動,更是對服裝專業教學的引領促進,倡導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提升專業教師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鞭策學生操作技能。全國高職高專職業技能競賽作為檢驗和評價高職高專辦學成果,是直接主導各項辦學中建設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進一步深化高職高專教育的職業化改革,推進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能夠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服裝專業人才的制度保障。
二、個性化培養推動全面素質教育
職業技能競賽這項活動是個性發展的大舞臺,個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個性化培養目標是培養個性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和專業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好學生來參加比賽。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要對尖子生進行更深程度的培訓;高職高專職業技能競賽的比賽制度推行在實際過程中同時包含了全面基礎性素質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訓兩個方面。
以瓊臺師專美術系服裝設計專業為例,開展基礎素質教育的同時,系部采取以項目虛擬教學(課堂)項目車間實訓(校內)企業頂崗實習(校外)的“三段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深度融合,建立生產現場型教學平臺,成立校內實訓車間、校企創意生產基地、校外企業實踐教學基地。授課過程采用項目虛題擬做、實題擬做、實題實做、實題跟做等形式,通過項目跟進,將專業教學融入實際生產過程,參照企業生產標準,制定教學的質量標準,項目實施過程中融入師生與企業員工角色的互換,培養學生較強的服裝專業基本功、專業操作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訓練、專業綜合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實訓實踐等,充分將教、學、做融為一體,推進服裝設計與工藝職業技能競賽、服裝設計定制工職業技能證書輔導、考證等環節的個性化培養。
利用技能競賽這個平臺,還可以使各地選手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增強交流、溝通,學生可以通過競賽,找準自己的定位,使自己在以后的就業中找到對口專業的某一方向工作;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檢省自身教學的水平,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校與校之間通過競賽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企業對校企合作辦學和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地熱情很高;通過技能競賽這個平臺所使學校和就業單位取得大量地聯系,探討比賽相關制度,制定詳細的校企合作協議,在校企合作的相關模式下把企業的資源引進學校,讓同學們通過實驗教學、實訓車間、校辦工廠等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把實踐教學環節作為服裝專業學生的重點,這樣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指導教師的團隊合作培育學生的高技能素養
指導教師團隊的成員把學生們學習的過程、職業技能賽事活動的過程與學生們個性化的專業技能發展、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的技能鑒定和就業職位的個性統一起來,盡量的做到能夠完善的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系統的制定實踐技能的培訓過程,在基礎知識的理論教學環節課時上適當的調整,給予實踐教學環節一部分時間;指導教師團隊根據每個學生學習的專業方向特長和技術能力的個性特點,該同學就業方向的興趣愛好以及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發展的愿望來指導每一個學生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讓同學們通過自身條件來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選擇就業方向;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解決工作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超高的服裝設計定制工技術能力;指導老師團隊要幫助同學們提高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從校賽、省賽到國賽,獲得的經驗是后期學習、工作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也將伴隨著學生終身成長,最終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
借鑒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培養的實踐進行研究,合理的制度配給也是改革推行的必要因素。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期末問卷調查中問道“你對在校學習哪個方面最不滿意”,其中選擇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占了四分之一,這說明學生在入校前并不知道自己喜歡的行業,進校后對課程更是提不起興趣;新生教育就應該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讓同學們在學習態度、專業認知、知識技能這三個方面來提高。同時,引導學生立足專業實際,規劃職業未來,盡早對今后求職方向進行定位。選擇實踐操作不夠的占四分之一,這項本身在于教學課時的不夠和學習實踐教學場地所影響的結果;選擇教學質量不高的占四分之一,這說明新的職業崗位導向教師配備上沒有跟上;在選擇人才市場建設與管理混亂的、選擇學校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力度不夠的、選擇自己在就業中的表現不佳的、選擇其他的占了四分之一,這些數據說明了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重,給實訓基地的拓展提供便利,讓學生能夠能夠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實踐實訓和與社會工作的接觸中提高實際工作中的服裝設計定制工能力,在實踐實訓環節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就業觀點。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學校在學生求職擇業的指導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點、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鼓勵他們務實擇業調整就業期望值;在新生報道的時候積極的把專業就業導向講給同學們,讓大家知道在校期間幾年都要做什么、學什么、怎么做,同時大二、大三期間將技能競賽項目內容融入到學校制度中,提高學生參賽積極性;在最后一年的教學中,做好畢業設計的指導、答辯、實習等工作。
傳統的教學觀念、早期硬件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和導致同學們的少實踐、動手能力差等問題。很多學校主管領導都認為教學改革步伐不能太快,否則會給學校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學校的前途和命運;教學改革中還不能區分文科、數理化的教學模式和實踐型專業教學模式的不同性,還不能適應在專業教學中應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授課環節。事實在我國很多學校的課堂教學觀點還是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為輔助,這樣就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在教學中實踐教師的比例嚴重不足,這樣就嚴重影響實踐教學、實訓車間等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企業看重的是同學們的專業動手能力和崗位綜合素質。這些要求讓同學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業就要求同學們能夠在校期間除了學好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外,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實訓車間工作的環節,把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實踐教學活動、學校社團活動、各等級職業技能競賽等各個方面,通過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等方面來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素養。同學們最好主動走出校園、教室、課桌到企業、車間當中去,更深入的了解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就業形勢,在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合理的競聘企業的崗位,這樣能夠成功就業、高質量就業,能夠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學校是人才樞紐的傳送帶,學校中的校園招聘會、校企合作、老師通過自身社會關系的大力推薦在畢業生就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們提倡企業對于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可以與學校簽訂訂單式培養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要求來培養同學們的專業素質;企業也可以與學校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見習、實習的實際操作工作平臺,又可以通過見習、實習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崗位培訓和篩選,第一時間發掘好的苗子,成功為企業培養他們急需的優秀人才。無論是學校還是人才招聘市場、各政府有關執行部門,都應該大力加強對用人單位招聘行為的規范和管理,應該積極建立和完善更大就業市場服務體系,使就業更加的規范化,開發更多的就業市場渠道。
總的來講,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技能,需要學生、高校及社會三方面的協同配合才能有效。通過技能競賽這一平臺使同學們把專業知識、就業知識、創業知識、投資意識、風險意識融入到比賽中,并學習到更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激發創業熱情;拓展高職高專生就業渠道,鼓勵高職高專生樹立新型就業理念。職業技能競賽可以加強高職高專院校的社會影響力、社會認同度,檢驗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實力、人才培養水平、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服裝設計專業近年來積極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多次在校賽、省賽、國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并從競賽中不斷分析總結經驗,進而改革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構架,大力推動與海南省各大中小服裝企業的深度校企合作,有效促進與海南省服裝設計協會合作,職業技能競賽的組織開展和深度培訓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專業的建設與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企業推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項目來源:本論文系2014年度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科研項目《從職業技能競賽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qtky201420。本論文系2015年度全國紡織信息化教學研究課題《從職業技能大賽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成果,項目編號ZWH-15004。
參考文獻:
[1] 陳曙平,孫敏.淺談高職服裝設計職業技能競賽與實用性人才的培養[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3(4).
[2] 蔣紅楓.論技能競賽在技能培訓中的作用[J].職業,2009(23).
【關鍵詞】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產訓融合 同基分向 創建 實施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B-0046-03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是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國家改革示范學校建設中的重點建設專業,一直致力于為廣西區內、區外服裝行業、企業培養服裝設計、服裝制版、服裝生產工藝、服裝銷售方面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近年來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國家東桑西移的政策及廣西的區位優勢和服裝發展規劃,為加快廣西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服裝企業行業急需一批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服裝專業技術人才,這為中職學校服裝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了更多地獲取本地行業、企業對中職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我們開展多方向、多渠道的專項調研,準確定位出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人才培養層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創新與實踐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廣西地區人才需求調研情況分析
通過對廣西地區服裝行業企業發展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各層級用人情況及數量需求,參照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匹配的職業內涵、職業崗位群與崗位職責,結合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本專業近17年的辦學經驗,現將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在面向廣西區內外大中型服裝企業培養服裝設計、服裝制版、服裝工藝與生產管理、服裝營銷四個方向的技能型人才。
(一)服裝設計方向
由于廣西全區上規模、上檔次的服裝企業屈指可數,自主品牌、貼牌生產的服裝企業更是沒有,加上本地企業服裝設計類崗位非常有限,要有一定的學歷門檻,鼓勵在設計方面有興趣和有潛力的中職生升入高職、本科院校繼續讀書提高學歷,為三年后作設計助理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
(二)服裝制版方向
廣西本地區服裝企業以中小型制服生產企業和外貿加工企業數量居多,對版師需求量也不多,但對版型技術要求較高,這類企業往往花重金聘請有一定資歷和經驗的行家來擔任版師,這方面的人才又是非常緊缺,所以培養的制版人才主要定位在制服版型設計這一塊,要求能勝任從樣衣量體―號型歸類―紙樣制作―推擋放碼一系列技術工作。
(三)服裝工藝與生產管理方向
通過對近幾年畢業生工作崗位的跟蹤調查,結合廣西本地區服裝行業企業對工藝與生產管理人才的需求現狀及趨勢,把人才培養方向定位在樣衣工、工藝員、質檢員三類。培養的專業人才能利用電腦繪圖軟件編制各種生產工藝文件,能獨立完成樣衣制作,能獨立完成成衣的檢驗等。
(四)服裝營銷方向
通過分析廣西服裝營銷企業發展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營銷專業的辦學經驗,把人才培養方向定位在服裝導購員、服裝陳列助理、服裝網絡銷售員;能勝任服裝導購員、服裝陳列助理、專賣店店助等崗位。
(五)民族特色
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眾多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特色鮮明的民風民俗和藝術審美情趣,其蘊涵的無限商機給廣西文化創意產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廣西本地的民族服裝、服飾行業、該行業目前急需一批具有一定民俗文化知識,熟練掌握相關技能的一線初級到中級的設計與制作人員、業務人員及管理人員來填補市場的空白,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思路
通過前期的廣西本地區人才需求調研,分析專業能力,確定專業培養分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專業指導委員會,行業、企業、學校共同通過“人才需求調研―確定培養目標―分析崗位能力―崗位方向分類―形成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調整修正人才培養模式”的流程,創建“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各方向專業特點和發展方向,采取“分類合作”策略:選擇廣西區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特色企業參與設計方向產訓融合教學;選擇廣西實力強、規模大的制服生產企業參與工藝、制版方向的產訓融合教學,企業提供技術、人才和真實產品,全程參與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選擇廣西乃至全國知名度較高的運動休閑品牌連鎖服裝企業參與服裝營銷方向的產訓融合教學。如圖1為“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建構圖。
圖1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圖
三、“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實踐
“產訓融合,同基分向”的內涵是:將校內專業技能實訓與企業生產任務融合,學生專業作品與企業生產產品合一;根據學生的職業方向意愿和基礎能力,進行專業分方向培養。
(一)第一學年:培養專業核心技能
同基培養:學習扎實的專業基礎技能和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
產訓融合:服裝工作室專業基礎實訓作品。
依托校企共建的“服裝工作室”進行基礎技能實訓,學生在專業基礎實訓中生產出民族繡品、民族飾品、家居用品等簡單的作品,通過服裝工作室中的營銷實訓店進行展示和銷售,在真實工作任務的完成中掌握專業核心技能。
(二)第二學年:培養專業方向技能
分向培養:學生根據職業興趣和能力基礎,選擇崗位方向,進行分班培養。
產訓融合:實訓基地專業生產實訓產品。
各方向的生產實訓與廣西金壯錦文化有限公司、廣西絲綢集團高華制衣有限公司、南寧圣祺紡織品有限公司、南寧喬威制衣廠、南寧聚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企業派駐技術人員到服裝生產型實訓基地與專業教師共同進行企業真實產品的生產實訓,真正達到生產和實訓的融合,使學生“作品產品化”,在真實工作任務的完成中掌握專業方向能。第二學年第四學期各方向產訓任務是畢業設計,與廣西金壯錦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民族服裝服飾產品的設計制版制作陳列與銷售,四個任務整合為一,將產訓融合的產品推向市場。
(三)第三學年
崗位培養:根據崗位方向選擇相應的崗位進行頂崗實習,最終達到分方向培養的職業發展目標。
產訓融合:企業專業頂崗實訓成品。
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成品生產的頂崗實習,使學生掌握專業的綜合技能。
四、“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階段性成效
(一)創新環節
1.構建了“崗位、特色、競賽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產訓融合,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突出區域民族特色,滲入國家技能競賽賽事內容,將三者相相互銜接、相互融通。
2.構建了“任務引領,產品導學”教學模式,以任務產品為載體,專業教師參照企業項目要求,制定教學任務工作頁,下達教學任務;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實施,參與技術指導和結果評價。
3.改革了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競賽、作業、參加各種職業活動的能力、成績和證書等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考、評、鑒、賽、展”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正是這些緊密相連的創新環節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鏈,實現了實踐導向的教學結構和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機統一,為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成效
1.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大增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近兩年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為98%以上。通過學校每年舉辦的校園服飾文化節、師生技能作品展等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企業的認可。
2.參加省內外服裝技能大賽成績優秀。近兩年,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共獲各類省級以上獎項達20人次。2013年獲得全區服裝技能大賽中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的好成績;同年參加在天津舉行的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民族技藝比賽,作品《民族進化論》獲得榮獲二等獎;2014年獲得南寧服裝技能大賽中1個一等獎,2014年獲得全區服裝技能大賽中2個二等獎,獲得全國職業院校大能大賽中職組服裝設計與制作項目一等獎,成為廣西首個獲得一等獎的中職學校。
3.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得到提高。2012級、2013級學生的頂崗實習對口率、崗位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就業質量上比兩年前得以明顯提提升,90%的畢業都能在省內外大型知名的服裝企業從事對口的技術工作;在職業發展能力方面,許多畢業生經過鍛煉,迅速成為企業一線骨干、中層管理者,有的走上創業之路,在事業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如2011級畢業生李某現擔任中山湛海時裝有限公司的板房主管,他每天細心接待處理各種不同技術工作,公司的產品銷往香港、日本等地,公司年產量過12萬件,每月制出20個時裝新版。
(三)實訓基地建設方面
按照企業流水線生產模式,并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建設的需要,合理設計實訓室的環境、設備工位、(下轉第60頁)(上接第47頁)操作規程、人員配置等,提升實訓室的軟環境建設水平。校內實訓室有:服裝制版實訓室、服裝特種設備實訓室、服裝展示實訓室、服裝電腦設計實訓室、數字化仿真實訓室、服裝繡織紡,每個實訓室引進工藝一體化同步攝放實訓教學系統。
(四)社會影響方面
1.企業對學院畢業生的滿意度不斷提高。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廣西紡織工業學校頂崗實習學生和畢業生的認可度和評價越來越高,滿意率達97%以上。連續兩年,報讀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人數大幅度增加,招生規模從2011年的4個班增至2014年的8個班。
2.學校美譽度不斷提升,影響日趨擴大。“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中國新聞網、廣西八桂職教網、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當代生活報多家媒體對學校的技能培養特色作過深入報道。2014年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廣西民族織錦及服飾表演”活動中展示。學生身著自己設計制作的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以T臺走秀的形式,配以民族元素創意文化產品展示,呈現了一臺精彩紛呈的“民族服飾盛宴”。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的高度稱贊這場民族服飾秀是一場展現了民族與現代相融合、傳承與發展相對接的民族文化盛宴,彰顯廣西民族文化魅力的民族服飾技藝。
綜上,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產訓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中職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的需要,使培養目標能向設計崗位中的設計助理,制版崗位的制版師、制版員,工藝崗位的質檢員、工藝流程編排員,營銷崗位的店長、店長助理等職位發展,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更加符合社會需要和企業要求。
[關鍵詞]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8
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社會文化中政治、經濟、審美的綜合體現。同時,服飾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習俗、倫理觀念和價值觀念,我們可以通過服飾來了解某個民族的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服裝設計行業亟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服裝設計教學研究受到高校的重視。各高校加大對服裝設計專業的重視程度,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提高服裝設計教學水平。研究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不僅有利于提高高校服裝設計教學質量,而且對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1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實踐環節
目前,許多高校服裝設計課程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教學。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依據專業教材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但是服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育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環節的缺乏導致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缺失,學生的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面上,無法得到實踐檢驗。同時,學生在上學期間和假期缺乏到企業實習的機會,這導致學生缺乏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將理論實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1.2專業基礎課過多
我國高校服裝設計課程往往重視學科的系統性和順序性,缺乏對市場需求的了解,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一些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連最基本的服裝設計工藝與服裝構造都不懂,導致服裝設計與企業服裝生產環節相脫節。另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十分重視素描、水粉等基礎繪畫課程,但繪畫課程并不等同于服裝設計。學校將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繪畫課程上,導致學生缺乏對服裝設計的全面了解。無法充分認識服裝造型、結構、剪裁工藝等技能的重要性,忽視服裝設計具體技能的鍛煉,導致學生缺乏服裝設計技能,無法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
1.3教學內容滯后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存在著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模式陳舊的問題。大多數高校的服裝設計教學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教師只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學生沒有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在落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由于缺乏實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無法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另外,由于一些教師固守成規,缺乏對市場行情的了解,教育觀念落后,無法根據社會審美的變化更新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參加工作后,由于缺乏對市場經濟的了解和先進的知識體系而無法適應企業工作。
1.4重藝術輕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十分注重服裝設計的藝術效果,但是,他們設計出來的衣服缺乏實用性,導致服裝設計與市場需求脫節。這是因為,一些學生缺乏對服裝設計行業的了解,總認為只要學習服裝設計,在畢業之后就會成為有名的設計師,大多數學生都不愿意從事服裝制圖、剪裁、打版等技術性的工作。另外,一些高校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十分注重服裝設計的藝術性,而忽視了服裝設計的技術性。這種華而不實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高素質、綜合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
2高校服裝設計教學問題的對策研究
2.1加強實踐教學
首先,增加實踐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了解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缺乏服裝設計實踐鍛煉。學生在進入企業后,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缺乏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多元化的需求。而服裝設計專業的實踐性特別強。因此,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開展實踐課程教學,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和企業培訓機會,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而且能夠使學生深入現實生活當中,充分了解服裝設計的行業環境、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等內容。為此,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服裝設計教學中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最后,教師參加企業培訓。教師參加企業培訓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市場經濟的人才需求,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加強服裝設計技能,從而提高服裝設計教學水平,實現高素質創新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2.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只學習基本的專業知識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教學內容,在講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穿插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的經濟社會。
2.3重視市場調查
首先,依據市場需求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專業課程的開設,并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培養必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因此,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應充分了解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預測服裝市場的發展前景,根據市場經濟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應根據經濟社會對實踐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確立服裝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服裝設計技能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其次,根據市場需求修改教學計劃。最后,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市場需求修改教學計劃,重視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加入實踐課程、企業實習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4合理安排專業課程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應重視專業課程的安排,專業課程設置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高校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使學生系統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服裝設計技能。同時,高校也應注重課程安排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設立相關課程。例如,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實踐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校應充分重視經濟社會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設立實踐課程,加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高校應重視服裝設計技能課程,加強學生的服裝設計技能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結論
服裝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隨著人們對服裝的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的提高,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工作成為高校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雖然各高校積極重視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但是,一些高校的服裝設計教學仍存在著缺乏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滯后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為此,文章從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及課程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策。完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不僅能夠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而且對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服裝設計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88-01
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服裝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中職服裝設計作為我國服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著進行各方面改革的問題。無論是軟件設施的提高還是硬件設施的完善,都是提高中職服裝設計水平的有效措施。而設計水平的提高,將會對我國的服裝設計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1 我國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中職服裝教育是服裝行業培養人才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對今后服裝行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起步較晚的中職服裝教育作為服裝設計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其發展水平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硬件設施不完善
服裝設計專業和其他學科相比,需要專業的教學理論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工藝室、服裝裁剪室及先進的服裝計算機CAD實驗室等硬件設施是提高中職服裝設計水平的重要條件。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大部分教學單位由于缺乏資金,這些硬件設施的配備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的發展[1]。
1.2 缺乏具有專業水平的師資力量
在我國的中職服裝教學領域中,真正具備專業水平的教師并不多。這些教師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其他專業轉型而來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美術教師經過培訓后轉化為服裝設計方面的教師。這些教師與專業的服裝設計教師相比,基本功與專業素質都有所欠缺,設計理念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也和專業的服裝設計教師有一定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將會影響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的成效[2]。
1.3 實踐經驗的欠缺
現今的服裝設計教育由于傳統教育的束縛,未能擺脫單一的教學方式,適應人們不斷變化的消費方式和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較多的是單一的理論知識,缺乏深入市場了解消費者喜好的機會。因此,在面對具體的工作時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設計出能讓企業和消費者認可的產品。
1.4 傳統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制約
在中職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和相對陳舊的教學內容不能很好的滿足當今中職服裝設計的發展要求。服裝設計教學需要摒棄那些簡單的、枯燥的理論式教學,將心理學、營銷學、管理學等各個學科的知識融入到服裝設計中,使學到的理論能在實際的運用中很好地體現出來。但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培養出來的人才和現實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2 中職服裝設計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2.1 加大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
國家和中職服裝設計領域的相關單位應該重視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加大對服裝設計教學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實驗室和設計所需要的工藝室及服裝裁剪室。有條件的還應該配備服裝計算機CAD實驗室等專業設備。讓學生有一個實踐的場所,在不斷動手創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積累豐富的動手技能和經驗以提高自己的服裝設計水品。
2.2 提高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的師資專業水平
教師的專業水平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改革,使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深入了解消費者審美意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滿足市場和企業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儲備的理論知識進行更新和完善,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中職服裝設計者。
2.3 中職服裝設計要融入市場積累實際經驗
學校要完善教學體系,加強與服裝行業的合作以便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平臺。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學校將為企業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人才,而企業為學校提供各種實習基地,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到不同的崗位進行服裝設計培訓,在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學到一些實際操作中的技巧以及應變能力,了解市場的需求和服裝設計的具體操作過程,為服裝行業的發展儲備充足的后備力量[3]。
2.4 更新中職服裝設計教學中的傳統理念
在中職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地調整教學計劃,提煉出理論知識中的精華部分來進行課堂教學,為服裝的設計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且審美能力和對人文藝術的感受和表達能力對于服裝設計行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掌握好線條的弧度,圖案的設計和色彩的搭配等技巧,對美進行恰如其分的闡釋。同時,教師應該開放傳統的課堂,讓學生了解那些設計非常成功的品牌中蘊含的品牌文化和創作理念,汲取精華為自己今后的設計創作積累素材。在深入市場的過程中,學生的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進行具體的作品設計時能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與時俱進的、富有創新思維的作品。
3 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服裝設計對我國的服裝設計行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就決定了中職服裝設計教學在整個服裝設計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中職服裝設計教學的質量離不開各項合理的改革措施。在不斷完善服裝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合理配備。在保障了教學設備的同時要不斷提高中職服裝設計教師的專業水平,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抓好專業理論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及捕捉市場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把理論和實踐融合起來創造出符合企業和消費者要求的產品。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為我國的服裝設計行業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服裝設計工作者,讓我國的服裝設計行業得到迅猛的、持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艾葉.淺析服裝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2012,4(8):40-42.